硝化纤维素膜:广泛应用于过滤、膜分离和分析的用途

admin 钢铁资讯 1

简介

硝化纤维素膜是一种由硝化纤维素制成的多孔膜,在广泛的领域中被用于过滤、膜分离和分析。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成为这些应用的理想选择。

物理和化学特性

  • 高孔隙率:硝化纤维素膜具有高达 90% 的孔隙率,允许液体和气体轻松通过。
  • 可控孔径:膜的孔径可在 0.025 微米至 12 微米之间控制,使其适用于各种过滤和分离应用。
  • 高机械强度:硝化纤维素膜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使其耐破裂和撕裂。
  • 耐化学腐蚀:硝化纤维素膜对大多数化学药品具有高耐受性,使其适合用于恶劣的化学环境。
  • 亲水性:硝化纤维素膜具有亲水性,这意味着它可以被水润湿并允许水通过。

应用

过滤

硝化纤维素膜广泛用于过滤应用,包括:

  • 液体过滤
  • 气体过滤
  • 颗粒过滤
  • 微生物过滤

膜分离

硝化纤维素膜还用于膜分离应用,例如:

  • 微滤
  • 超滤
  • 反渗透

分析

硝化纤维素膜在分析应用中也很有价值,包括:

  • 色谱分析
  • 免疫分析
  • 核酸分析
  • 环境监测

优点

使用硝化纤维素膜的优点包括:

  • 高效率过滤
  • 可定制的孔径
  • 高机械强度
  • 耐化学腐蚀
  • 亲水性有利于水过滤
  • 生物相容性,使其适用于生物医学应用

结论

硝化纤维素膜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过滤、膜分离和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成为这些应用的理想选择。随着技术的发展,预计硝化纤维素膜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化工史话63 危险的发明——硝化纤维素

化工史话63揭示了危险的发明——硝化纤维素,这个在合成材料革命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天然高分子材料受限的时代,人们通过化学改性纤维素,尤其是硝化纤维的出现,开启了新材质的探索。 1832年,法国人布拉孔诺首次通过浓硝酸制成硝化纤维,随后舍恩拜因改进了混酸硝化工艺,提升了其易燃性和爆炸性,使之成为理想的炸药原料,即火棉。 火棉因其燃烧速度快且无烟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无烟火药。 然而,硝化纤维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它的易燃易爆特性源自硝基化合物的不稳定,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使它成为危险的物质。 诺贝尔的贡献在于提高硝化甘油的安全性,将其与硅藻土结合,使其需要雷管才能引发。 同时,硝化纤维的发明还间接推动了人造塑料赛璐珞和人造丝的诞生。 赛璐珞,由硝化纤维素溶解在溶剂后制成,最初作为创可贴和人造象牙使用,尽管易燃性较低,但在塑料发展初期,其危险性不容小觑。 除了赛璐珞,醋酸纤维素也在1869年合成,主要用于香烟过滤嘴和膜分离技术。 尽管这些化学改性材料在特定领域有所应用,但随着时代发展,更安全的合成塑料逐渐替代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什么是微孔过滤?

在微观世界里,一种精密的过滤技术——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正悄然发挥着关键作用。 自19世纪中叶,人类首次以天然或合成聚合物制成微孔过滤膜以来,这项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膜分离工业的先驱。 1918年,Zsigmondy等科学家开启了大规模生产硝化纤维素微孔膜的先河,不久后,Sartorius GmDH于1925年在德国成立,成为世界上首个滤膜专业公司,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微孔过滤膜的魔法在于其独特的孔径范围,一般在0.02至10微米之间,巧妙地嵌入在微滤和超滤之间的微妙地带。 然而,这个范围并非固定不变,随着技术进步和不同生产商的优化,分离范围在不断演变。 微孔过滤膜的特性令其脱颖而出:

微孔过滤的截留机制主要依赖于物理筛分,吸附作用相对较小。 其背后的三种过滤原理——筛分、滤饼层过滤和深层过滤,以筛分机制为主导,膜的物理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吸附和电性能等因素也会影响截留效率。 有效分离的微粒范围为0.1-10微米,操作压力通常在0.01-0.2兆帕。

在微孔过滤的截留过程中,三种截留机制各有其独特之处:筛分拦截大于孔径的颗粒;吸附则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捕获小颗粒;架桥机制则是微粒间的堆积效应,阻止它们通过膜孔。 常见的微孔滤膜材质包括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以及再生纤维素膜、聚氯乙烯膜等多元化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褶叠筒式装置和针头过滤器是微孔过滤的常见配置。 尽管中国常规微滤膜性能已与国际接轨,但在错流式微滤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高浊度水质深度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然而,微孔过滤技术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它为无菌液体生产、超纯水制造和空气净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实验室环境中,它更是检测微小颗粒杂质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科研工作提供了精准的过滤解决方案。

标签: 膜分离和分析的用途 硝化纤维素膜 广泛应用于过滤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