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葫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蝈蝈为声源的乐器。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在民间广为流传。蝈蝈葫芦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堪称一门传统技艺。
制作工艺
蝈蝈葫芦的制作原料主要有葫芦和蝈蝈。葫芦需要选择大小适中、壁薄且音色清脆的品种。蝈蝈则是取用鸣叫声响亮的雄性青蝈蝈。
制作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 采摘葫芦:在葫芦成熟后,采摘合适大小的葫芦并将其晾干。
- 挖空葫芦:用小刀小心地挖空葫芦内部的果肉,只留下壁薄的外壳。
- 安装隔板:在葫芦中插入一片薄木板作为隔板,将葫芦分为上下两部分。
- 放置蝈蝈:将鸣叫的青蝈蝈放置在下半部分。
- 封口:用纸膜或其他薄膜封住葫芦口,并用细绳扎紧。
蝈蝈葫芦的制作讲究精细,每一步骤都需要耐心和技巧。
音色特点
蝈蝈葫芦的音色清脆悠扬,极具穿透力。当蝈蝈在葫芦中鸣叫时,声音通过薄膜和葫芦壁的共振,产生一种独特的“咯咯”声。
蝈蝈葫芦的音色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葫芦的形状和大小:葫芦的共鸣腔大小和形状会影响音色的高低和音量。
- 蝈蝈的
葫芦有多少品种
葫芦品种六大系列:
1、亚腰葫芦系列。
2、瓢葫芦系列。
3、长柄锤葫芦系列。
4、长筒葫芦系列。
5、异型葫芦系列。
6、花皮观赏葫芦系列。
葫芦优良品种:
1、兰州疙瘩葫芦
皮质轻薄紧实,表面有不规则的疙瘩突起,皮质非真正意义上的瓷皮子,南瓜属,籽似南瓜籽,一般作针划葫芦与手揉用。
2、铁包金(美国葫芦品种)
此铁包金为兰州及新疆等到地民间叫法,品种为美国葫芦品种中的一种,引进培育多年所得。
3、大亚腰葫芦
适种性强,喜光,根系发达世猜。 果实每株产3-5只,高度通常在30-40公分,底部直径在20CM左右。
4、中亚腰葫芦
适种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15-30只,高度通常在10-15公分。
5、小亚腰
适种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20-40只,多的达70-80个果实,高度通常在5-10公分。
6、弥勒佛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10-15只,高度通常在15公分左右,底部直径在6-8CM左右。
7、岳云锤葫芦
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2-3只,高度通常在30-60公分左右,底部直径在6-8CM左右。
8、苹果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薯返橡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10-15只,高度通常在4-6公分左右,直径在6-8CM左右。
9、单肚大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3-5只,高度通常在15-25公分左右,直径在15-20CM左右。
10、蝈蝈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5-10只,高度通常在8-10公分左右,直径在10-15CM左右。
11、长柄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3-5只,高度通常在30-60公分左右,直径在5-10M左右。
12、吉祥宝宝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5-8只,高度通常在12-15公分左右,直径在10-15CM左右。
13、玉杵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5-8只,高度通常在20-40公分左右,直径在10-15CM左右。
14、鸟鹭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5-8只,高度通常在15-20公分左右,直径在15-20CM左右。
15、福禄到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3-5只,高度通常在20-35公分左右,直径在15-20CM左右。
16、小兵丹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10-30只,高度通常在10-15公分左右。
17、大兵丹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3-5只,壁厚,高度通常在20-30公分左右。
18、三婷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3-5只,高度通常在30-60公分左右。
19、迷彩长柄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3-5只,高度通常在30-80公分左右。
20、大兵丹葫芦
适应性强,喜光,根系发达。 果实每株产3-5只,壁厚,高度通常在20-30公分左右。
扩展资料:
主要变种
瓠子(变种)扁蒲
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 全国各地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 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芦(变种)
与葫芦(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形状虽似葫芦,但较小,长仅约10厘米。 我国多栽培。
本变种果实药用,成熟后外壳木质化,可作儿童玩具。 种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变种)
本变种与葫芦(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厘米。 各地栽培。
本变种的果实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数旁近代许多少数民族也供作乐器,为“八音”的一种,西南少数民族用作葫芦笙或葫芦丝,音调优美。
葫芦的含义?怎么样用?
葫芦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葫芦文化研究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认为,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 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 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佛教的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花叶。 现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 例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 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 所以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 更多的民俗学研究者认为,由于葫芦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曾经出现过对葫芦的信仰和崇拜,这不但可以征之以古代典籍的记载,还可以从现存的众多民俗现象中考察出来。 山东大学副教授赵申就提出葫芦代表的八大吉祥意义: 一、吉礼、吉事中为吉器 。 “合卺,夫妇之始也”。 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古代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 由自然物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经验与创造,葫芦获得了“文化”属性,开始成为文化载体、文化事象。 二、五福与宝葫芦。 围绕葫芦的生长态势、性能与实用,古人不断将逐步发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诸于它。 如� �1 适应性强、长势好、果实累累圆润饱满,令人联系家族兴旺,繁衍,美满。 �2 既为食,又为器;作器皿既能容纳、包藏,并且不拒固体、液体,又便于多种使用,携带,贮存;除因袭上古为吉器,象征天生品质以及被重视、重用,又寓意顺利,富裕,如意。 �3 由济水,共济,代表保平安、济世救人;以利水与易燃成灰等可入药,还可用以装药及作火器、兵器,进而代表医药,健康,长寿,甚至包括驱灾难、避凶险。 仅此,已足够“五福”,不论是《尚书·洪范》所列�“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终”�抑或通常所指�福、禄、寿、喜、财。 不仅如此,经《葫芦枣》、《壶公》传说,善待道人可由葫芦带给致富财源或得登入“壶中仙境”,“壶中仙境”在道家臆想中即至高无上的福地�无忧无虑、长生不老。 因《八仙过海》传说,葫芦跻于“暗八仙”亦即“八宝”,获“宝葫芦”之誉,并“葫芦中岂只存五福”之谓,包罗了“应有尽有”、“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由于葫芦所具封闭、包藏等原生形状与性能,诱发了人类的想像力及神秘感。 三、福、禄、万、生、郑姿差升的谐音。 福、禄与福禄因谐音用葫芦表示,子孙万代用枝叶繁茂、多果的葫芦藤蔓表示,笙表示生与升,葫芦的称谓与书写仅汉字楷体不下50种�也是葫芦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最基本的瓠�册氏壶、葫 ,钟�卢、芦 ,匏,瓢而言,可直析为大瓜,大圆球,大包或大泡,和瓢瓜�对照方言并虑及早期居民发音或较单一,或不尽相同,瓠一浮一蒲一匏一漂一瓢有所近似�结合声韵,恰似仿效葫芦受物体、流体作用的拟音,即噜,呼噜,浮噜,噗噜……葫代福,芦代禄,蔓代万,笙代生、升均为约定俗成,笙又因声音如春天生机勃发而代表生机。 葫芦笙成了许多民族的吉祥乐器。 喊皮 四、合卺,婚礼专用吉语。 合卺是结婚的同义词,吉祥词,专用的庆贺词。 首先,它源于前文所述《昏义》等记载。 其次,合婚饮酒用葫芦作瓢特定字——卺从楷体解�上部丞即承,为继、延续,和佐,相辅、相助之义;下部巳,为篆体卩,即竹,现作节,指贞节、节操、操守。 如《昏义》所讲�“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对新人各以一系红绳之半瓢交杯对饮,后合二半瓢为一体用红绳系牢成为婚礼上最重要的仪式,寓意不言而明。 五、葫芦多种多样造型超越吉祥图谱。 吉祥图谱�或图案 是中华吉祥文化历史的积累和重要部分,为建筑,装璜,雕塑,绘画、刺绣,剪纸等不同材质、不同工艺、不同需要的构思与设计提供参照。 葫芦或花、果、叶、蔓连绵,或突出果实,在有关图谱中或为主,或为辅。 猴子上葫芦意为从此见者一家代代封侯,葫芦金刚、葫芦兄妹是正义与神通的化身。 诸多的葫芦图谱,表明了葫芦在中华吉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为吉祥物过去与现在的稳固地位。 六、葫芦谐音“福禄”。 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茎称为“蔓”。 “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 “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 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 七、送瓜求子是我国民俗活动的重要事项,《清稗类钞·迷信类·食瓜求子》条记载�“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妇而数年不育者,则亲友必有送瓜之举。 ” 八、道观及佛庙也多以葫芦宝顶作为镇寺庙之灵宝。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比较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特殊思维方式的民族,象征主义就是这种特殊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和标志。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聚财、富有。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拉祜人把葫芦籽钉在小孩的衣领上以保佑孩子平安生长;姑娘和少妇则喜欢在领口、袖口、统裙边锈上葫芦花纹以示吉祥;葫芦花洁白无瑕�象征着爱情的纯洁、痴情。 一些民族的小伙子也常在三弦和赠给姑娘的信物筒上,雕刻葫芦图案,象征爱情像葫芦花一样洁白、纯净。 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因此摆放一只在床头�永保家庭和睦,达成美好的愿望。 民俗研究者认为,吉祥的葫芦满足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华葫芦文化,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一支,是全人类的财富
匏器的发展史
匏器最早是宫廷盛器,后来逐渐发展为皇宫贵族装饰把玩的用品,制匏工艺也随之受到皇家重视,制作工艺日渐精巧,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工艺发展到了高峰,出现了笔筒、花插、杯、碗、蝈蝈笼、蛐蛐罐等式样新奇,纹饰丰富的匏器。 其中一些宫廷制的匏器还被做宏郑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族和外国嘉宾使臣。 清代中期后,火画、压花、刀刻等制匏工绝颤艺相继出现,这类作品均是以天然葫芦为之,姿态横生,境界各异,极具观赏价值。 “匏器”即葫芦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 相传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以葫芦为原料制成的瓢和乐器。 匏器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末年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相传由当时纯颂的太监梁九公首创,此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