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盘概念股是什么意思?
商务部宣布对境外绵纶切片厂商实施初裁并征收反倾销税,引发14家知名化工公司如巴斯夫、霍尼韦尔和帝斯曼等执行新税率。 进口价格的提升将有利于境内生产厂商的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境内超过80%的绵纶切片厂家因短期看涨而封盘不卖。 这一政策影响下,美达股份的买盘力量迅速增加,最终封涨停板,推动整个化纤板块活跃,华峰氨纶等个股纷纷上涨,化纤股成为二级市场最活跃的品种之一。 这一现象激发了分析人士对封盘概念股的概括。 封盘概念股与贸易反击概念股类似,都是基于贸易反击引发境内产品供需变化,导致价格上涨,进而推动二级市场股价上涨。 尽管这无法改变整个化纤产业的发展态势,但揭示了相关个股业绩复苏的强劲预期,激发股价。 结构性投资机会:目前,化纤板块至少存在两个较为乐观的细分行业,一是涉及封盘概念的绵纶切片类个股,美达股份是领头羊,神马股份等品种紧随其后。 此类个股的业绩好转主要得益于贸易反击背景下的产品价格上涨趋势,美达股份的业绩复苏趋势强且股价较低,投资者可利用调整契机进行跟踪。 二是粘胶纤维类个股。 由于粘胶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显著,且国际棉花价格突破历史新高后仍保持强势震荡,短期内有望进一步上涨。 南京化纤、山东海龙、新乡化纤等个股值得关注。 南京化纤因搬迁后新增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短期内题材丰富,投资者可积极跟踪。
这个冬天哪些行业在变“暖”?
在工业生产节奏加快、冷冬预期加强以及制造业订单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预计四季度部分行业将会面临需求提升且订单增多等局面,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并引发产品涨价的现象。 建议投资者关注近期需求好转且涨价较为明显的细分领域。
纺织业:传统旺季、冷冬以及订单回流加速行业景气度上行。 三季度纺织业产能利用率改善幅度高于整体制造业,销售额等指标好转显示行业景气度正在修复。 10月以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出现小幅上移,其中原材料价格指数上行最为明显。 冷冬预期的形成以及国外纺织订单回流导致纺织品需求大大增加。 国内消费者购买防寒衣物的需求出现增加。 国外方面,由于中国拥有较为完善且安全的供应链,印度等地区疫情扩散后导致纺织类订单回流我国,部分厂商表示毛巾、床单等订单产量较大甚至订单已经排期至明年。
化纤:上游需求回暖叠加行业格局优化,多个产品价格上调。 受益于纺织品需求快速提升,纺织产业链上游化纤板块多个品种(如锦纶、涤纶、粘胶纤维等)价格迎来上调。
天然气:供暖提前叠加大气治理,能源需求反弹。 北方气温下降叠加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九月末以来燃气价格显著回升,月初至今东北地区LNG出厂价格指数的上行幅度接近20%。 若拉尼娜现象进一步加剧,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相比往年同期将会进一步降低,叠加煤改气政策的推进,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燃气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扩大且未来增长确定性较强。
种植业:农产品(粮食、蔬菜)涨价预期更加强烈。 根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消息,目前拉尼娜在热带太平洋上持续加强;太平洋中东部地区可能会迎来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的生产;而在太平洋西部区域,可能会带来强降雨甚至是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资源开采,即我国南方发生强降雨和洪涝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北方则是出现干旱。 美国农业部10月展望报告表示2020/21年度大豆产量将会减少至42.68亿蒲式耳。 九月以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进入加速上行阶段。 如若北方出现干旱而南方发生洪涝灾害等,种植业将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农产品价格涨价预期将会更加强烈。
造纸业:旺季来临,提价不止。 继8月中旬以来厂商陆续宣布对于白卡纸进行提价,10月以来多家纸企继续发布涨价函,白卡纸出厂价格中枢上移。 白卡纸价格上涨的阶段往往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前后,同时供给端的相对刚性对价格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行业集中度提升更加有利于价格中枢上移;三季度造纸企业盈利已经出现明显修复,在持续提价的作用下,四季度继续改善动力较强。
轮胎:原材料涨价叠加车市场回暖促使其涨价。 海内外多家轮胎公司表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经营成本压力增加,由此上调了部分轮胎售价。 原材料价格止跌并开启上涨是本次轮胎售价上调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以来天然橡胶价格快速上行。 乘用车市场回暖也是轮胎售价上调的驱动因素之一。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业绩超预期下滑
目录
01 冷冬预期叠加经济修复,部分领域将面临需求提升
按照 历史 规律,在“金九银十”背景下,三季度和四季度往往是我国的传统生产旺季,下半年产值往往高于上半年,且工业生产的产能利用率通常在四季度达到全年高点。 而疫情对于全球经济活动带来较大的干扰,同时极端气候出现的可能性提升也将会对生产活动带来冲击。 与往年冬季相比,今年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今年四季度生产活动节奏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由于我国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目前多项经济指标显示国内经济处于快速恢复中,基建和地产投资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伴随着三季度企业盈利加速上行,预计四季度制造业投资也将会迎来较快修复。 整体来看,四季度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改善中,工业企业也处于向上修复阶段,尤其是顺周期板块的生产活动进一步加快;目前部分行业如 汽车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板块已经开始释放利润,预计四季度这一趋势将会得到加强。
其次,今年冬季可能会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影响之一是冬季气温偏低。 进入十月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明显降温,部分北方地区提前进入冬季。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指出,赤道中东太平洋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统计显示,1954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影响年份里,我国冬季偏冷的比例超过80%;2008年初我国发生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遭害,为春运、电力、能源、供水、农业等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最后,海外疫情蔓延而国内部分产业拥有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倒逼部分制造业(如纺织、医疗器械、半导体等)订单回流。 由于海外新冠疫情控制效果有限,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依然处于较高区间内,因此国外部分工厂处于停工状态。 出于对供应链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考虑,部分零售商可能将订单从国外转移至中国。
以医疗防护用品行业为例,疫情爆发初期,从上游设备生产商(机械设备)到中游原材料供应商(如能源类公司)再到生产代工企业(口罩、防护服)以及医药生产商,疫情以来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处于积极生产状态,且接收到较多的外贸订单。 印度作为第二大纺织品生产消费国而近期累计确诊人数仍在攀升中,多家纺织企业表示因疫情原因为无法按时交货,而中国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且供应链安全性较强, 预计四季度越来越多的纺织品订单将会投向中国,这将会对于国内的纺织制造产业链带来正向驱动。
在四季度工业生产节奏加快、冷冬预期加强以及制造业订单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预计部分行业将会面临需求提升且订单增多等局面,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并引发产品涨价的现象。 下文中将会对近期需求好转且涨价较为明显的品种进行总结和分析。
02 哪些行业正在变“暖”?
1、纺织业:传统旺季+冷冬+订单回流加速景气度上行
三季度纺织业产能利用率改善幅度高于整体制造业,销售额等指标好转显示行业景气度正在修复。 与Q2相比,纺织行业Q3产能利用率提升3.5个百分点至76.2%,成为产能利用率环比改善较为明显的行业之一。 8月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已经转为正增长(4.2%), 四季度冬季的到来以及“双11”促销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纺织品的需求。 从纺织行业景气指数来看,10月以来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出现小幅上移,其中原材料价格指数上行最为明显。
冷冬预期和国外订单回流将会加速纺织行业景气度上行。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传统旺季等季节性因素对于纺织板块需求的提振以外,冷冬预期的形成以及国外纺织订单回流导致纺织品需求大大增加。 国内需求方面,由于极端天气的逐步形成增强了冷冬预期, 消费者购买防寒衣物的需求出现增加;同时纺织品销售较为适合“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叠加“双11”等购物节等纺织品销售额将会出现明显提升。 国外需求方面,在中国疫情控制较好且具备纺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印度等地区疫情扩散后导致纺织类订单回流我国 ,部分厂商表示毛巾、床单等订单产量较大甚至订单已经排期至明年。
由于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国且纺服业也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根据Ministry of Textiles此前的预测,2023年印度纺织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260亿美元,2009年至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7%。 而印度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跨国公司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订单生产以及国际采购商也会根据生产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因此大量的纺织业订单将会流入供应链完整且安全的国家。
2、化纤:上游回暖+行业格局优化,产品价格上调
受益于纺织品需求快速提升,纺织产业链上游化纤板块多个品种价格迎来上调。
锦纶: 本周锦纶丝DTY华东市场主流价提升了500元/吨、锦纶丝POY华东市场主流价格提升了25元/吨、锦纶丝FDY华东市场主流价格提升了100元/吨。 一方面,锦纶的上游生产材料价格上行明显,原油价格10月份以来涨幅超过5%,国内己内酰胺现货价格进入十月份国内从9100元/吨多次上调至9500元/吨。
涤纶: 目前全国FDY150D涤纶长丝的市场价相比9月底增长了4.01%,涤纶短纤的市场价增长了10.90%。 而在下游纺织业需求增长的拉动下,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的高库存迅速被消化,涤纶短纤的库存甚至已经降到负区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后续来看,原材料价格的高位支撑,和下游需求拉动叠加目前库存低位,涤纶产业链仍将维持高景气度。
粘胶纤维: 近期粘胶短纤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行,目前1.5D/38mm粘胶短纤市场价元/吨,双节之后增长了16.43%,相比8月份增长了25.90%。 由于前几年扩产过多,粘胶短纤产业链自2017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2019年下半年行业进入严重亏损阶段。 而本轮供需双向的支撑带来行情的拐点从8月份出现。
一方面,下游需求的提升,带动产业链价格上行。 由于海外疫情仍然严峻,我国纺织产业链产能恢复较块,印度订单向我国转移,叠加金九银十的旺季,纺织服装需求强劲。 粘胶纤维是重要的棉纺织材料,下游需求的火爆带来粘胶纤维价格的上涨。 根据隆众资讯,粘胶短纤行业开工率逐渐提升,目前约77.56%。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棉花价格持续攀升,使得纺织生产成本较高,而粘胶纤维是较好的棉花替代产品,随着棉花的不断提价,粘胶纤维的价格也得到进一步的支撑。
后续来看,由于前一两年的持续亏损,很多中小企业已经逐步退出粘胶纤维的生产,而且经过2018年和2019年的扩产高峰,行业基本已经没有新增产能,在下游纺织服装高需求的推动下,粘胶纤维的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保障性。
3、天然气:供暖提前叠加大气治理,能源需求反弹
北方气温下降叠加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九月末以来燃气价格显著回升。 目前中国LNG出厂价格全国指数上行至2950元/吨,本月以来的反弹幅度达到10.2%,相比9月初已经上行了14.9%。 四季度以来全国多地迎来降温,北方部分地区提前开始供暖,月初至今东北地区LNG出厂价格指数的上行幅度接近20%。 9月2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强调推荐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并加快推荐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基本完成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无散煤区。 在以上因素的推动下,近期国内天然气价格出现快速上行。
若拉尼娜现象进一步加剧,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相比往年同期将会进一步降低,叠加煤改气政策的推进, 四季度直至明年一季度燃气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扩大且未来增长确定性较强,可关注燃气需求反弹带来的机会。 由于海外天然气价格偏低且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相对较高,部分能够接收LNG的公司将会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4、种植业:农产品涨价预期更加强烈
根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0月17日发布消息,目前拉尼娜在热带太平洋上持续加强,到了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期间,可能会逐渐加强为中性强度,并且有75%-80%的可能贯穿北半球。 太平洋中东部地区可能会迎来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的生产;而在太平洋西部区域,可能会带来强降雨甚至是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资源开采,即我国南方发生强降雨和洪涝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北方则是出现干旱。
在2010年末至2011年拉尼娜现象逐渐走强时, 大豆等农产品期货结算价波动率明显上升且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和美国大豆产量均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展望报告,2020/21年度大豆产量将会减少至42.68亿蒲式耳,大豆期末库存也将下降至2.9亿蒲式耳;同时将其对于2020/21年度平均农产品价格预期大幅上调至9.8美元/蒲式耳;目前对于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的预测值仍维持不变。
二季度以来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开始企稳回升,九月以来进入加速上行阶段。 由于目前冷冬预期加强,如若北方出现干旱而南方发生洪涝灾害等,种植业将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农产品(粮食、蔬菜等)价格涨价预期也将会更加强烈。
5、造纸业:旺季来临,提价不止
8月中旬以来晨鸣集团、APP金光纸业、博汇、万国太阳等陆续宣布对于白卡纸进行提价,10月以来多家纸企继续发布涨价函 ,如万国纸业(华南)白卡纸出厂价已经由7月末的5350元/吨上升至目前的6350元/吨;白卡纸出厂价格中枢上移。
三季度以来数家纸企陆续发布了文化纸提价函,如晨鸣集团在10月15日的涨价通知中的说明: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为确保给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高品质产品及服务,决定于11月1日起,铜版纸系列产品价格上调300元/吨。 博汇纸业、山东华泰、太阳纸业、APP等多家企业均对文化纸或白卡纸进行提价调整。
白卡纸价格上涨的阶段往往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末前后,开学季和双节驱动白卡纸需求出现增多,同时供给端的相对刚性对价格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行业集中度提升更加有利于价格中枢上移; 三季度造纸企业盈利已经出现明显修复,在持续提价的作用下,四季度继续改善动力较强。 7月文化用纸市场价格企稳回升,进入9月之后加速上行,如目前华夏太阳(华南)的双胶纸和铜版纸相比6月分别上行700元/吨和500元/吨;岳阳纸业发布业绩预告,表示造纸板块利润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55亿元到2.75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122%到139%。 进入四季度之后,纸企继续发布涨价函,文化纸和白卡纸涨价不止,预计造纸板块盈利继续改善动力较强。 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将会是党政类书籍出版印刷的集中时期,文化用纸需求将会得到较强的支撑。
6、轮胎:原材料涨价+车市回暖促使其涨价
海内外多家轮胎公司表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经营成本压力增加,由此上调了部分轮胎售价。 日本轮胎制造商优科豪马近日宣布,自12月1日起,美国市场部分商用卡车和客车轮胎的价格提高6%;普利司通美洲轮胎业务部计划于11月1日将在美国销售的所有凡士通品牌的子午线卡车和客车轮胎的价格平均提高5%以上,部分价格则提高8%以上。 在此之前,全球轮胎巨头之一正新橡胶宣布,因为轮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自8、9月份起陆续对豪华轿车轮胎、高性能运动休旅轮胎以及机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的售价上调3~5%之间。 随后建大轮胎表示将会跟进轮胎调涨,供不应求是产品涨价的原因之一。 和达(山东)橡胶于8月8日发布了价格调整通知,由于近期天然橡胶、炭黑、钢丝等轮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运营面临现实压力,决定自9月1日开始采取逐步调价的方式,对部分产品价格上调1~3%。 建新轮胎也针对某一型号轮胎进行价格上调。
部分A股轮胎公司也发出涨价函, 如10月1日,赛轮轮胎发布涨价通知,由于轮胎制造所需的相关原材料不断涨价,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多;自10月1日起,对赛轮集团各乘用车轮胎品牌的价格和促销政策进行调整,对应尺寸分别上调3%-7%。 在此之前,8月24日三角轮胎宣布对商用车轮胎个产品价格进行一定程度上调,具体价格调整时间和幅度另行通知,同时表示天然橡胶、钢帘线及谈给等原材料价格正在不断上升。 通用股份也于21号发布调节通知,自8月29日起16寸以下涨3%,16寸及以上涨2%。
原材料价格止跌并开启上涨是本次轮胎售价上调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以来天然橡胶、炭黑、钢材价格走出低谷。 乘用车市场回暖也是轮胎售价上调的驱动因素之一 ,由于上半年疫情干扰国内整车厂复工生产,下半年整车厂将会加速生产节奏从而完成年初时设定的全年产销目标,因此下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产量将比上半年出现明显增多,那么轮胎需求量及订单也会具有较强的保障。
03 结论与建议
在工业生产节奏加快、冷冬预期加强以及制造业订单转移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预计四季度部分行业将会面临需求提升且订单增多等局面,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并引发产品涨价的现象。 建议投资者关注近期需求好转且涨价较为明显的品种。
与往年冬季相比,今年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今年四季度生产活动节奏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由于我国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目前多项经济指标显示国内经济处于快速恢复中,基建和地产投资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伴随着三季度企业盈利加速上行,预计四季度制造业投资也将会迎来较快修复。 其次,今年冬季可能会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影响之一是冬季气温偏低。 进入十月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明显降温,部分北方地区提前进入冬季。 最后,海外疫情蔓延而国内部分产业拥有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倒逼部分制造业(如纺织、医疗器械等)订单回流。
关于纺织行业问题,急!!
从1998年棉花经营体制改革,到2004年全面放开棉花购销市场,我国棉花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通过总结分析近五年全国棉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现,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呈现出多个规律性的特征,这对研究今后棉花行业发展非常有益。 从2000年到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情况和棉花市场供求关系来看,我国棉花行业发展迅猛,从种植面交、产量和企业规模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也给纺织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推动我国纺织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加。 具体分析,这些规律性的特征主要包括:--棉花产量进入顶峰期限,产量增减幅度不大。 2001年度产量为550万吨、2002年度为500万吨,2003年度为481万吨,2004年度为632万吨,今年预计576万吨。 总体看,棉花产量这五年增减波动很大,这主要是市场价格影响。 但总体上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到了最大极限,最多不会超过8000万亩,这就给产量设定了上限。 全国供销合作社棉麻局长史建伟介绍,这几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棉花增加面积的回转余地很小。 --供不应求长期存在,供求关系日趋紧张。 这五年,在棉花产量增减不一的情况下,我国棉花加工、经营企业增加迅猛,甚至超乎寻常。 到目前,全国标准型轧花厂达到家,近两年新增家,棉花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而国内实际需求才600万吨。 这就必然导致在较长时期内,棉花企业之间争夺货源的竞争日益激烈。 --棉花市场监管混乱,市场秩序将较长时期存在无序和恶性竞争的问题。 这从这几年,棉花企业盲目上马、一哄而起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国家推行了资格准入、生产许可证的审批等制度,但仍是初级阶段,国家还缺乏对棉花市场行情走势和企业有效的监管,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无序和恶性竞争将长期存在。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史建伟介绍,我国棉花市场混乱局面将长期存在下去。 --进口棉花受政治因素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这五年,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和出口企业采取设限和制裁措施的事情屡见不鲜。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实现了纺织产业国内国际一体化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找个理由给我国纺织企业找点麻烦,而本国有关部门也是不问青红皂白就草率作出决定,老是给我国纺织企业“惊心动魄”的感觉,从而影响我国纺织产业和棉花行业的健康发展。 --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用棉量逐年递增,棉花行业和纺织产业关联程度更加紧密,基本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五年,纺织企业用棉量逐步增加。 2003年度纺纱690万吨、用棉303万吨,2004年度纺纱1120万吨,用棉770万吨,从去年9月至今,纺纱906万吨,用棉600万吨。 而每年进口棉花数量有限,纺织企业用棉花主要靠国内供应,其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加。 这种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棉花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纺织产业升级步伐将逐步加快,提升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前些年的发展,棉花行业和纺织产业逐步接轨,这就为棉花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加外界动力,一些不适应国际纺织品出口需要的产品将陷入经营困境,其必然要求纺织对棉花质量需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棉花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生产出适应大型纺织企业使用的皮棉。 这就带动棉花种植结构、棉花加工、纺纱企业、印染企业、服装企业等一体化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棉花行业和纺织产业的发展.中国化纤工业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化纤工业也步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快速增长,二是成绩显著。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化纤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世人瞩目的成就。 90年代中后期,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化纤工业的总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20年化纤年平均增长15%,2000年化纤产量为694×104吨。 1981年以来,中国化纤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年来,产量翻了4番,特别在“九五”期间发展最快,1998年中国化纤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化纤产量已占世界24%。 特别是“九五”期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7.1%,增长速度惊人,为世界第一。 2000年中国化纤产量为694万吨,占国内纺织纤维比例达到57.8%。 2001年产量达到828.3万吨,产量同比增速达18.4%,化纤已成为最重要的纺织纤维原料。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2003年1-11月,我国化纤产量持续增加,产销略有增加,库存量减少。 11月份产大于销,与10月份相比,产量增加4.86%,产销率减少8.35个百分点,库存量增加5.58个百分点。 各类品种化纤销售价格均呈上升态势,尤其是粘胶短纤维和涤纶短纤维上升幅度较大。 2003年1-11月,我国累计生产化学纤维1049.52万吨,同比增加17.59%。 其中:粘胶纤维71.24万吨,增加16.90%;合成纤维966.86万吨,增加17.71%。 11月份全国化纤产量113.71万吨,同比增加19.61%,比10月份增加4.68%。 从人均纤维和化纤消费量两项指标来看,中国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80年的3.3kg上升到2000年的6.6kg,翻了一番;人均化纤消费量也从1.4kg提高到3.7kg,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5kg,但与世界化纤发达国家的8.1kg比还有很大差距。 另外,我国的化纤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反映在我国化纤产量占世界化纤产量的比重迅速从1960年0.3%,提高到1995年15.5%。 2002年化纤产量高达991万吨,占世界化纤产量的比重达29.4%。 2002年世界纤维产量增长4.5%,达到了5600万吨,人均年消费纤维9kg。 化学纤维在世界纤维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所占比重达60%,生产增幅为6%,产量达到3370万吨。 其中长丝纤维生产增幅为6.7%,产量达到1800万吨,短纤维生产增幅为5.3%,产量达到1570万吨。 所有化纤品种都为增产做出了贡献,但聚酯纤维的贡献度特别大,增幅为7%,达到2100万吨。 近几年,中国化纤工业仍在高速地发展,2003年化纤产量已经达到1,181万吨,增速高达19.2%,占世界总产量的37.4%,是全球化纤产量第一大国。 但中国化纤产量仍不能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仍然需要大量进口,2003年,化纤进口185.8万吨,增长速度达8.1%。 2004年中国的化纤产量已达1386万吨,同比增长21.2%,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已达40.1%。 同期世界总产量为3456万吨,同比增长8.9%,其中第二、三位台湾地区和美国分别占9.6%和8.4%,和中国大陆的差距正在拉开。 中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中国纺织加工能力的需求和巨大的纺织消费市场空间,这是一种典型的内需型的发展模式。 这种内需型的结构特点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每年仍需进口较多的化学纤维,进口估计将维持在10%的年增长幅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结构的优化,化纤行业所处地位及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纺织工业所使用的原料构成中,化纤在我国纺织品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由1999年占我国纺织品纤维加工量的54%提高到2002年的65%,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 差别化率由1999年的平均20%提高到2002年的45%以上,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程度、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均有明显提高,对带动我国化纤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企业结构上,化纤工业在调整和发展过程中,加大改革、改组、改造的力度,实现资产存量的重组和优势企业的扩张,使一些企业增加了活力,提高了效益。 目前,我国化纤工业随着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品种效益型转变。 化纤品种规模日趋完善,内部管理及标准化工作日益加强,产品质量稳步上升。 但是,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化纤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专业人员知识更新率跟不上市场变化发展;近几年我国化纤产品及原料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使整个化纤行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二、化纤行业的技术及装备状况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的化纤技术装备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八五”期间,化纤技术装备的改造和更新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化纤生产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调整。 产量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由1999年的22家上升到2002年的57家,平均规模超过10万吨/年。 形成了一批管理水平高、生产规模合理、经济效益好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2.化纤产品结构调整有了明显成效。 直接纺涤纶长丝新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纤维出口量由1999年的8.8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24.1万吨,增量均为1.8倍,特别是高性能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新品种发展迅速,提高了我国纺织面料质量水平、花色品种和附加效益。 3.化纤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增长较快。 1999年,化纤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为151.8亿美元。 2002年化纤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达到200.5亿美元,3年出口量增加32.1%。 4.化纤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化纤工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成为纺织大国、纺织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产品开发能力、技术水平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化纤产品在国防、交通、能源、水利等产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5.纺织企业综合效益升级。 通过实施国债技改项目,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和整体优势明显增强,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形成了一批像仪征化纤集团、洛阳石油化纤集团、黑龙江龙涤集团、浙江恒逸集团、吉林化纤集团、新乡白鹭集团、江苏吴江丝绸集团、烟台氨纶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 随着我国人民消费能力的大幅增长和出口的需要,今后化纤工业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预测,“十五”期间,中国的人均纤维年消耗水平将由现在的5.5公斤提高到7.5公斤。 从化纤诸品种发展情况看,涤纶纤维发展最快,1990年时生产能力为125万吨,是1985年的2.2倍,至1995年有效产能已达200万吨,比1990年增长60%;锦纶的生产能力1994年为27万吨,比90年增长近一倍;腈纶的有效产能1995年为30万吨,丙纶为20万吨;国内外市场需求广泛的粘胶纤维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速度较慢,1995年有效能力为45万吨。 目前,我国粘胶生产能力占化纤能力的10%左右,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 在合成纤维中涤纶的比重已占到合成纤维的7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涤纶中涤纶长丝又是发展最快的,其比重已超过短纤,但锦纶和腈纶的数量明显不足。 从生产能力布局分析,1994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省市仅7个,合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占全国生产能力的74%,并多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甚少。 这是因为化纤工业属资金、技术密集性产业,东部地区发展相对快一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01年有12个省市拥有年产5万吨以上的化纤企业,分布稍趋合理。 从效益角度看,化纤作为新兴的纺织原料工业,在纺织工业中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为技术密集型、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化纤工业近十年来为扭转纺织全行业亏损局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在全纺织行业百家利税大户中,化纤企业占了50%,前十名中化纤企业占了多数。 行业的市场供求情况,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世界纺织品生产也形成了亚洲东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各具特征的三大区域。 但毕竟我国化纤工业由于底子薄、发展时间短,国产设备技术质量水平跟不上,除部分涤纶长丝企业及新建大中型企业外,导致多数化纤企业的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粘胶纤维设备大多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三废处理欠帐多、污染严重、能耗大、设备低水平延伸的情况严重。 锦纶生产设备约40%是低速纺系列,产品毛丝多、卷装小,不能适应喷水织机需要。 另外,化纤技术装备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我国虽进口了不少国外先进化纤设备和技术,但由于国内设备制造尚未走出一条良性循环、技贸结合的路子,致使消化吸收工作进展缓慢。 我国毛纺行业的整体滑坡,近阶段还受到宏观调控和国内外市场原料价格反弹的双重夹击。 根据我国毛纺行业严重供过于求的态势,国家有关部门已将这一行业像棉纺行业一样列入须重点压缩生产能力的名单,计划到2000年通过兼并、破产等途径,将现有的400多万毛纺锭压缩至350万锭左右。 正因如此,有关方面严格控制羊毛进出口许可证,致使许多企业今年许可证尚未到手。 上海有家企业已拿到50万米订单,其中含20万米出口订单,但却没有原料可供生产。 与此同时,国内羊毛价格经几年调整后近期强劲反弹。 其中66支羊毛已由每吨4.8万元上涨到5.7万元,80支羊毛由每吨7.5万元上涨到10万元,且市场上难以买到,找米下锅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 我国毛纺行业当前碰到的困难,既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又有自身盲目发展、供过于求方面的因素。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到位,相信这一行业中一批产品质量好、品牌佳、有竞争力的企业将在优胜劣汰的恶性角逐中安渡难关脱颖而出。 2006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麻纺行业企业数量为358家,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21亿元,同比增加21.86%;资产合计197.83亿元,同比增加13.50%;实现销售收入74.80亿元,同比增加25.88%;完成利润总额2.27亿元,同比增加14.09%;完成出口交货值12.0亿元,同比增加2.53%;行业整体从业人数14.28万人,同比增加0.19%。 由此可见,麻纺行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并为我国经济、财政、出口和就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5月,我国麻纺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为74.80亿元,产品销售成本为67.23亿元,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为0.38亿元,由此可计算出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和附加)为7.19亿元,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为9.62%;由于利润总额为2.27亿元,可算出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即所得税之前的利润率,也称税前利润率)为3.04%。 经营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销售成本,从而导致毛利和利润总额出现相应的变化。 我国的生丝和坯绸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六成到八成。 然而,被表象掩盖的事实是,我们充其量只是国际丝绸市场的“原料输出国”,我们低端产品赚的钱低不上外商高端产品价值的零头。 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董事长蔡高声说,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我们所经营的厂丝、绸缎、服装产品给人的印象是中低档、廉价的消费品,其市场价格根本没法与意大利200美元一条的丝绸领带和法国上万美元一件的丝绸晚礼服相提并论。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东也是我国丝绸出口的大省,去年仅出口额就达7.7亿美元,其中自营贸易的部分大多数属于平均单价不高的“大路货”,部分高档产品的知识产权及品牌又不属于我们自已。 事实上,尽管我国的丝绸产品出口量大,但目前换汇水平却仅为韩国的1/2、日本的1/4,意大利的1/13。 由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丝绸远未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 我国丝绸80%以上用于出口,每年生丝出口保持在4万吨水平,就连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印度也都要购进部分中国生丝。 表面上看,我国几乎垄断了全世界丝绸产业链的前端,但实际上,却把高附加值的末端让给了单纯依靠丝绸深加工再出口的法国、意大利等国。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