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过程是提高金属强度和承压能力的关键因素。在锻造过程中,金属受到高温和压力,这导致其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锻造过程如何产生高强度?
- 塑性变形:高温和压力导致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使其晶粒变得更小、更均匀。
- 晶粒细化:较小的晶粒使金属更致密、更坚固,提高了其强度。
- 晶粒边界增强:锻造过程增加了晶粒边界,这些晶粒边界阻碍了裂纹的传播,进一步增强了金属的强度。
- 残余应力消除:锻造过程中的高温退火有助于消除残余应力,这也有助于提高金属的强度和耐久性。
高强度锻造金属的优点
- 更高的承重能力
- 更长的使用寿命
- 更好的耐磨性 li>更高的冲击韧性
- 更好的抗疲劳性
应用
高强度锻造金属广泛用于需要高承重能力和耐久性的应用中,例如:- 航空航天零部件
- 汽车零部件
- 工程机械
- 石油和天然气设备
- 军工产品
结论
锻造过程产生的高强度金属是各种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其优异的承重能力、耐久性和抗疲劳性使其在要求严苛的环境中至关重要。
不锈钢的种类与区别
种类:
1、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分类,有马氏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按主要化学成分分类,基本上可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两大系统;
2、按用途分则有耐硝酸不锈钢、耐硫酸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等等,按耐蚀类型分可分为耐点蚀不锈钢、耐应力腐蚀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不锈钢等;
3、按功能特点分类又可分为无磁不锈钢、易切削不锈钢、低温不锈钢、高强度不锈钢等等。 由于不锈钢材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在很宽温度范围内的强韧性等系列特点,所以在重工业、轻工业、生活用品行业以及建筑装饰等行业中获取得广泛的应用。
区别:
首先密度比重就不一样,其次防锈程度不一样.价格当然是差别很大的,普通304不锈钢是一种合金,而304复合不锈钢是两或三种合金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经常是表面是304,中间夹一层其他材料,或者是夹三层。
保温杯一般都是不锈钢 很普通很常见的,就像食堂里面的不锈钢餐具,不锈钢对人体都无害,效果都是一样的 说某种钢材对身体有益那都是扯淡 奸商骗人用的 ,不锈钢也有很多种 CR含量超过13%的都可以说是不锈钢,一般的餐具用的不锈钢都差不多 就是厚薄不一样。
而且做餐具 水杯的钢必定是不锈钢 ,这是常识,什么304钢 不知道是谁杜撰出来的,不管两种是不是一样 他们说的304钢也是不锈钢的一种,属于不锈钢 不是单独的一种钢。
而且做餐具水杯的不锈钢也没有三六九等 大家都是一样的钢材 一样的水平,无非是一个做的厚点 一个薄点,表面处理的问题。
扩展资料:
304不锈钢的抗拉强度 σb (MPa)≥515-1035
条件屈服强度 σ0.2 (MPa)≥205
伸长率δ5 (%)≥40
断面收缩率 ψ (%)≥?
硬度:≤201HBW;≤92HRB;≤210HV
密度(20℃,g/cm3):7.93
熔点(℃):1398~1454
比热容(0~100℃,KJ·kg-1K-1):0.50
热导率(W·m-1·K-1):(100℃)16.3,(500℃)21.5
线胀系数(10-6·K-1):(0~100℃)17.2,(0~500℃)18.4
电阻率(20℃,10-6Ω·m2/m):0.73
纵向弹性模量(20℃,KN/mm2):193
产品标准
对于304不锈钢来说,其成份中的Ni元素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304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及其的价值。
304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Ni、Cr,但是又不仅限于这两个元素。 具体的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 行业常见判定情况认为只要Ni含量大于8%,Cr含量大于18%,就可以认为是304不锈钢。 这也是为什么业内会把这类不锈钢叫做18/8不锈钢的原因。
其实,相关的产品标准对304有着非常清楚的规定,而这些产品标准针对不同形状的不锈钢又有一些差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产品标准与测试。
要想确定一个材料是不是304不锈钢,必须满足产品标准中每一个元素的要求,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叫做304不锈钢。
不锈钢有哪些种类,分别什么用途
①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特点:含Ni量低,比较容易生锈.除锈:用光亮膏、水性光亮膏、光洁水,防锈:护膜液、水性护膜液。
用途:做不锈钢钢带,用于装饰材料、不锈钢门窗、不锈钢楼梯扶手、防盗网等。
②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特点:含Ni量高,耐腐蚀性好。 用途:用于工业、化工设备、印染设备等。
③400系列:马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特点:不含Ni,但是容易生锈。 防锈,用于餐具、刀具、刃具的比较多。
扩展资料:
物理性能:
与碳钢比较
1、密度
碳钢的密度略高于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而略低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2、电阻率
电阻率按碳钢、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和奥氏体型不锈钢排序递增;
3、线膨胀系数大小的排序也类似,奥氏体型不锈钢最高而碳钢最小;
4、碳钢、铁素体型和马氏体型不锈钢有磁性,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磁性,但其冷加工硬化生成马氏体相变时将会产生磁性,可用热处理方法来消除这种马氏体组织而恢复其无磁性。
参考资料:不锈钢(金属材料)_网络百科
合金元素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的作用是什么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机械制造中,对工件的强度、硬度、韧性、塑性、耐磨性以及其他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碳钢已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了。 原因 : ① 由碳钢制成的零件尺寸不能太大。 否则,因淬透性不够而不能满足对强度与塑性、韧性的要求。 加入合金元素可增大淬透性。 ② 用碳钢制成的切削刀具不能满足切削红硬性的要求。 用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③ 碳钢不能满足特殊性能的要求,如要求耐热、耐低温、抗腐蚀、有强烈磁性或无磁性等等,只有特种的合金钢才能具有这些性能。 合金钢是以碳钢为基础,金相组织和相应的碳钢大体上是相似的。 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钢的机械性能显著提高。 弄清楚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材的影响对控制产品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方式1.1 合金元素与钢中的碳相互作用,形成碳化物存在于钢中 按合金元素在钢中与碳相互作用的情况,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1) 不形成碳化物的元素(称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包括镍、硅、铝、钴、铜等。 由于这些元素与碳的结合力比铁小,因此在钢中它们不能与碳化合,它们对钢中碳化物的结构也无明显的影响。 (2) 形成碳化物的元素(称为碳化物形成元素),根据其与碳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碳化物形成元素分成三类。 1)弱碳化物形成元素:锰锰对碳的结合力仅略强于铁。 锰加入钢中,一般不形成特殊碳化物(结构与Fe3C不同的碳化物称为特殊碳化物),而是溶入渗碳体中。 2)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铬、钼、钨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钒、铌、钛有极高的稳定性,例如TiC在淬火加热时要到1000℃以上才开始缓慢的溶解,这些碳化物有极高的硬度,例如在高速钢中加人钒,形成V4C,使之有更高的耐磨性。 1.2 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于钢中。 1.3 合金元素与钢中的氮、氧、硫等化合,以氮化物、氧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等非金属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1.4 游离态,即不溶于铁,也不溶于化合物:铅,铜2 合金元素对钢的平衡组织的影响 表现在改变铁碳合金状态图。 2.1 合金元素对钢临界温度的影响锰、镍、铜使A3线降低,钼、钨、硅、钒使A3线升高。 同样影响A1,影响程度更大。 2.2 合金元素对钢共析点(S点)位置的影响 大多数合金使共析点左移,钼钨在质量分数大时使共析点右移。 2.3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相区大小的影响2.3.1 扩大γ区 合金元素与γ-Fe、α-Fe形成固溶体,常温下为奥氏体组织。 Ni,Mn2.3.2 减小γ区 抑制F向A转变,Cr3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3.1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化的影响奥氏体晶粒在铁素体与碳化物边界处生核并长大;剩余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在高温停留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粗化等过程。 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对后三个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1)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其组织中的碳化物,是比渗碳体更稳定的合金渗碳体或特殊碳化物,因此,在奥氏体化加热时碳化物较难溶解,即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的倾向愈强,其碳化物也愈难溶解。 (2)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均匀化,也需要较长时间,因为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均远低于碳的扩散速度。 (3)某些合金元素强烈地阻碍着奥氏体晶粒的粗化过程,这主要与合金碳化物很难溶解有关,未溶解的碳化物阻碍了奥氏体晶界的迁移,因此,含有较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钼、钨,钒,铌、钛等)的钢,在奥氏体化加热时,易于获得细晶粒的组织。 各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粗化过程的影响,一般可归纳如下:1)强烈阻止晶粒粗化的元素:钛、铌、钒、铝等,其中以钛的作用最强。 2)钨、钼、铬等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也显著地阻碍奥氏体晶粒粗化过程。 3)一般认为硅和镍也能阻碍奥氏体晶粒的粗化,但作用不明显。 4)锰和磷是促使奥氏体晶粒粗化的元素。 3.2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分解转变的影响多数合金元素使奥氏体分解转变的速度减慢,即C曲线向右移,也就是提高了钢的淬透性。 3.3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增加冷却时间,降低冷却速度。 另外,合金元素对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点)也有明显的影响。 多数合金元素均使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点)降低,其中锰、铬、镍的作用最为强烈,只有铝、钴是提高Ms点。 3.3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1)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这主要表现为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了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提高了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而保持较大的弥散度,从而提高了钢对回火软化的抗力,即提高了钢的回火稳定性。 (2)产生二次硬化一些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在回火时,钢的硬度并不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一直降低的,而是在达到某一温度后,硬度开始增加,并随着回火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硬度也进一步增大,直至达到峰值。 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过程的二次硬化。 回火二次硬化现象与合金钢回火时析出物的性质有关。 当回火温度低于约450℃时,钢中析出渗碳体,在450℃以上渗碳体溶解,钢中开始沉淀析出弥散稳定的难熔碳化物Mo2C、VC等,使钢的硬度开始升高,而在550~600℃左右沉淀析出过程完成,钢的硬度达到峰值。 (3)增大回火脆性钢在回火过程中出现的第一类回火脆性(250~400℃回火),即回火马氏体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450~600℃回火),即高温回火脆性均与钢中存在的合金元素有关。 4 合金元素对氧化与腐蚀的影响一些合金元素加入钢中能在钢的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致密而稳定的氧化保护膜,从而提高了钢的抗氧化能力。 最有效的合金元素是铬、硅和铝。 但钢中硅、铝的质量分数较多时钢材变脆,因而它们只能作为辅加元素,一般都以铬为主加元素,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 钢中加入少量的铜、磷等元素,可提高低合金高强度钢的耐大气腐蚀。 5合金元素对机械性能的影响5.1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晶强化。 结晶强化就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它包括:1)细化晶粒。 细化晶粒可以使金属组织中包含较多的晶界,由于晶界具有阻碍滑移变形作用,因而可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 同时也改善了韧性,这是其它强化机制不可能做到的。 2)提纯强化。 在浇注过程中,把液态金属充分地提纯,尽量减少夹杂物,能显著提高固态金属的性能。 夹杂物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损坏的构件中,常可发现有大量的夹杂物。 采用真空冶炼等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金属材料。 (2)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3)固溶强化。 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固溶强化。 (4)相变强化。 合金化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相变强化.相变强化可以分为两类:1) 沉淀强化(或称弥散强化)。 在金属材料中能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使之生成的第二相化合物从固溶体中沉淀析出,弥散地分布在组织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强度,通常析出的合金化合物是碳化物相。 在低合金钢(低合金结构钢和低合金热强钢)中,沉淀相主要是各种碳化物,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立方晶系,如TiC、V4C3,NbC等,二是六方晶系,如MO2、W2C、WC等,三是正菱形,如Fe3C。 对低合金热强钢高温强化最有效的是体心立方晶系的碳化物。 2) 马氏体强化。 金属材料经过淬火和随后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后,可获得马氏体组织,使材料强化。 但是,马氏体强化只能适用于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工作的元件,工作于高温条件下的元件不能采用这种强化方法。 (5)晶界强化。 晶界部位的自由能较高,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和空穴,在低温时,晶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因而晶界强度高于晶粒本身;但在高温时,沿晶界的扩散速度比晶内扩散速度大得多,晶界强度显著降低。 因此强化晶界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是很有效的。 硼对晶界的强化作用,是由于硼偏集于晶界上,使晶界区域的晶格缺位和空穴减少,晶界自由能降低;硼还减缓了合金元素沿晶界的扩散过程;硼能使沿晶界的析出物降低,改善了晶界状态,加入微量硼、锆或硼+锆能延迟晶界上的裂纹形成过程;此外,它们还有利于碳化物相的稳定。 (6)综合强化。 在实际生产上,强化金属材料大都是同时采用几种强化方法的综合强化,以充分发挥强化能力。 例如:1)固溶强化十形变强化,常用于固溶体系合金的强化。 2)结晶强化+沉淀强化,用于铸件强化。 3)马氏体强化+表面形变强化。 对一些承受疲劳载荷的构件,常在调质处理后再进行喷丸或滚压处理。 4)固溶强化+沉淀强化。 对于高温承压元件常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 有时还采用硼的强化晶界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 5.2 合金元素对正火(或退火)状态钢机械性能的影响正火状态下钢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 固溶强化,结晶强化,沉淀强化。 合金元素不仅影响钢材的强度,同时也影响其韧性。 5.3 合金元素对调质钢机械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对调质钢机械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们对淬透性和回火性的影响而起作用的。 主要表现于下列几方面:(1) 由于合金元素增加了钢的淬透性,使截面较大的零件也可淬透,在调质状态下可获得综合机械性能优良的回火索氏体。 (2) 许多合金元素可使回火转变过程缓慢,因而在高温回火后,碳化物保持较细小的颗粒,使调质处理的合金钢能够得到较好的强度与韧性的配合。 (3)高温回火后,钢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合金元素对铁素体的固溶强化作用可提高调质钢的强度。 6 合金元素对钢的工艺性能的影响6.1 合金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钢的焊接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淬透性、回火性和碳的质量分数。 合金元素对钢材焊接性能的影响,可用焊接碳当量来估算。 我国目前所广泛应用的普通低合金钢,其焊接碳当量可按下述经验公式计算。 公式 Cd=C+1/6Mn+1/5Cr+1/15Ni+1/4Mo+1/5V+1/24Si+1/2P+1/13Cu近年来,对厚度为15~50mm的200个钢种(从碳钢到强度等级为1000MPa级的高强度合金钢),以低氢焊条进行常温下的Y型坡口拘束焊接裂纹试验。 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以估计钢材出现焊接裂纹可能性的指标,称为钢材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户,其计算公式为Pc=C+1/30Si+1/20Mn+1/20Cu+1/60Ni+1/20Cr+1/15Mo+1/10V+5B+1/600t+1/60H%,与碳当量公式相比增加了板厚和含氢量。 6.2 合金元素对切削加工的影响金属的切削性能是指金属被切削的难易程度和加工表面的质量。 为了提高钢的切削性能,可在钢中加入一些能改善切削性能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元素是硫,其次是铅和磷。 由于硫在钢中与锰形成球状或点状硫化锰夹杂,破坏了金属基体的连续性,使切削抗力降低,切屑易于碎断,在易切削钢中硫的质量分数可达0.08%~0.30%。 铅在钢中完全不溶,以2~3pm的极细质点均匀分布于钢中,使切屑易断,同时起润滑作用,改善了钢的切削性能,在易切削钢中铅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10%~0.30%。 少量的磷溶入铁素体中,可提高其硬度和脆性,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加工表面质量。 6.3 合金元素对塑性加工性能的影响钢的塑性加工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两种。 热加工工艺性能通常由热加工时钢的塑性和变形抗力,可加工温度范围、抗氧化能力、对锻造加热和锻后冷却的要求等来评价。 合金元素溶入固溶体中,或在钢中形成碳化物,都能使钢的热变形抗力提高和塑性明显降低,容易发生锻裂现象。 但有些元素(如钒+铌,钛等),其碳化物在钢中呈弥散状分布时,对钢的脆性影响不大。 另外,合金元素一般都降低钢的导热性和提高钢的淬透性,因此为了防止开裂,合金钢锻造时的加热和冷却都必须缓慢。 冷加工工艺性能主要包括钢的冷态变形能力和钢件的表面质量两方面。 溶解在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一般将提高钢的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承受塑性变形后很快地变硬变脆,这对钢的冷加工是很不利的。 因此,对于那些需要经受大量塑性变形加工的钢材,在冶炼时应限制其中各种残存合金元素的量,特别要严格控制硫、磷等。 另一方面,碳、硅、磷、硫、镍、铬、钒、铜等元索还会使钢材的冷态压延性能恶化。 6.4 合金元素对铸造性能的影响钢的铸造性能主要由铸造时金属的流动性、收缩特点、偏析倾向等来综合评定。 它们与钢的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的高低及结晶温度区间的大小有关。 固、液相线的温度愈低和结晶温度区间愈窄,铸造性能愈好。 因此,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对状态图的影响。 另外,一些元素如铬、钼、钒、钛、铝等,在钢中形成高熔点碳化物或氧化物质点,增大了钢液的粘度,降低其流动性,使铸造性能恶化。 7 几种常用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为了合金化而加入的合金元素,最常用的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硼、铝等。 现分别说明它们在钢中的作用。 7.1 硅在钢中的作用(1)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硬化程度使钢的韧性和塑性降低。 (2) 硅能显著地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 这是一般弹簧钢。 (3)耐腐蚀性。 硅的质量分数为15%~20%的高硅铸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 含有硅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将形成一层SiO2薄膜,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缺点:(4)使钢的焊接性能恶化。 7.2 锰在钢中的作用(1)锰对提高钢的淬透性。 (2)锰对提高低碳和中碳珠光体钢的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3)锰对钢的高温瞬时强度有所提高。 锰钢的主要缺点是,①含锰较高时,有较明显的回火脆性现象;②锰有促进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锰钢对过热较敏感t在热处理工艺上必须注意。 这种缺点可用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钼、钒、钛等来克服: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④锰会使钢的耐锈蚀性能降低合金元素影响钢的组织和性能。 其主要作用表示在: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增强钢的回火抗力和提高断面组织均一性等。 合金元素的综合作用使得钢的机械性能提高,铸造生产上所用的低合金结构钢中,大多数是加入两种以上合金元素的多元素铸造低合金结构钢。 但是应该适当掌握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加入量过少时,不能起到有效的强化作用,而加入量过多时,又会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依据有关资料分析,单合金元素的适宜含量控制在1~2%以下,多合金元素总含量为3~5%。 合金元素在铸钢中的作用见表。 元素作用锰(Mn)1. 强化基体作用很大,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2. 在低合金范围内增加回火脆性。 3. 缩小结晶范围,提高流动性。 4. 增加体收缩和线收缩,增加冷、热裂倾向。 硅(Si)1. 强化铁素体,提高耐热性和耐蚀性,降低韧性和塑性。 2. 降低熔点,改善流动性。 3. 含量在0.40%范围内,改善热裂倾向。 含量高时,易形成柱状晶,增加热裂倾向。 磷(P)1. 强化铁素体能力最大。 2. 改善切削性能。 3. 钢中含碳较高时,磷导致冷脆性。 4. 有抗大气腐蚀作用,有铜时,尤为显著。 5. 改善流动性,但增加冷、热裂倾向。 铬(Cr)1. 强化基体能力很大。 2. 含量高时,提高抗氧化和耐蚀性。 3. 生成夹杂物,生成氧化膜,使钢水变稠,降低流动性,高铬钢铸件易形成皱纹及冷隔。 4. 减少导热性,增加热裂倾向。 5. 增加体收缩量,增大缩孔倾向。 钼(Mo)1. 强化铁素体。 2. 提高高温性能,改善回火脆性。 3. 低合金范围内,降低流动性。 4. 含量在1%以下时,降低导热性,并增大收缩,增大冷、热裂倾向。 铝(Al)1. 良好的脱氧作用,细化晶粒。 2. 提高抗氧化性能及抗氧化酸类的腐蚀能力。 3. 作脱氧剂时,改善流动性。 4. 作合金加入时,形成铝的夹杂物和氧化膜,降低流动性。 钛(Ti)1. 脱氧、细化晶粒。 2. 强化铁素体。 3. 显著降低流动性。 镍(Ni)1.扩大奥氏体区,是奥氏体化有效元素。 2.提高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塑性。 3.对一些酸类(硫酸、盐酸)有良好耐腐蚀能力。 4. 改善流动性。 5. 易生成枝晶,增大热裂倾向。 硫(S)1. 改善切削性能。 2. 生成夹杂物,使铸件延展性及韧性降低。 3. 含量高时,将损害钢的抗蚀性,使钢表面产生抗蚀。 4. 以FeS形式存在于钢时,容易在晶界上形成连续的网状组织,易导致铸件产生裂纹。 稀土元素(Re)1. 脱硫、去气、净化钢水。 2. 细化晶粒,改善铸态组织。 3. 脱氧脱硫、改善流动性,减少热裂倾向。 一般来说对于碳钢和低合金钢,稀土元素对钢材的强度影响不大,但可使塑性和韧性、延性和展性有显著提高,还缩小材料的各向异性,提高冷弯合格率,降低脆性转变温度。 合金元素对钢的铸造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铸造性能的影响,反映在铸件的一次结晶、钢液的流动性、收缩及热裂等方面。 3.1流动性在合金元素中,一些高熔点的合金元素(如Mo、W)使钢水流动性降低,而低熔点的合金元素(Mn、Ca)使钢水流动性提高。 锰降钢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硅使液相线降低的倾斜度更大,因此,锰钢中加入硅后,具有更好的流动性。 3.2收缩线收缩率和缩孔率方面,低合金钢与具有相同含碳量的碳钢相似。 3.3热裂锰、硅、铬显著降低钢的导热性,见图1所示。 因此,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各部位的温度差异较大,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容易出现裂纹。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低合金钢的热裂和冷裂倾向加大。 由于锰、硅、铬等元素降低钢的导热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晶温度范围,从而降低冷却速度,促使产生粗大的晶粒,晶内偏析也较大。 4. 生产工艺措施为了克服低合金钢的一次晶粒较粗大,热裂和回火脆性倾向较大等缺点,铸造过程应严格控制好生产各工序的工艺技术操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或降低铸件缺陷的产生。 尤其是对冶炼过程的控制和铸件热割的过程控制,是低合金钢铸件生产的关键性环节。 1、合金元素对钢中的基本相的影响 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很多,按照其与碳结合的倾向大小,可分: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Ni、Si、Cu、B等) 碳化物形成元素(Ti、V、W、Mo、Cr、Mn等)。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有:溶解于钢中的基本相(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形成特殊碳化物(如VC、TiC、Cr23C6等)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和大部分的锰基本上都溶解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而形成合金铁素体(或合金奥氏体),并产生固溶强化的作用,使合金铁素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Cr、Ni、Mn含量少时略有上升)。 其中,Si、Mn、Ni的强化作用较大。 碳化物形成元素(除锰外),当含量较低时,主要是溶入Fe3C中而形成合金渗碳体。 合金元素的溶入大大地提高了渗碳体的稳定性。 当一些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Cr 、Ti、V、W、Mo等的含量较高时,它们还会形成新的稳定性较高或很高的特殊碳化物,如Cr23C6、WC、VC、TiC等。 这一类特殊碳化物的特点是高熔点、高硬度。 是钢中常用的强化相,对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合金元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或缩小γ相区。 一些合金元素如Mn、Ni、等将扩大γ相区使A3线下降,而另一些合金元素如Cr、Mo、W、V、Ti、Si等则缩小γ相区并导致A3线上升。 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结果,必然使Fe-Fe3C相图中的S点、E点和C点的成分和温度发生变化。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使铁碳相图中S点、E点左移,其中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最为显著。 3、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相变过程的影响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相变过程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奥氏体形成速度和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最突出的作用是使C曲线向右移(除钴外),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因而,提高了钢的淬透性。 常用的元素有:Cr、Mn、SI、NI和B。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过程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提高回火稳定性。 产生二次硬化,提高钢的红硬性和高温强度。 常用的元素有W、Mo、 V。 使回火脆倾向增大,但一些元素如W、Mn能减弱或防止第二类脆性。
标签: 高强度 使其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承压能力 锻造过程产生了致密的金属结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