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箱子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广泛的容器之一。它们简单、耐用且用途广泛,可以储存和运输各种物品,从食物和饮料到工具和衣服。
木箱子的历史
木箱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最早的木箱子可能是用树干挖空的,用于盛放食物和其他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箱子变得越来越复杂,并开始采用各种形状和尺寸。
在中世纪,木箱子被广泛用于运输货物和储存物品。它们也是人们携带个人用品时的常见选择。文艺复兴时期,木箱子开始被用于装饰目的,并经常被用来存放珠宝、书籍和其他贵重物品。
今天,木箱子仍然是一种流行的容器,用于各种用途。它们在家庭和企业中被用来储存和组织物品,并且也经常用于室外活动,如野餐和露营。
木箱子的类型
木箱子有多种类型,包括:
<具有天然的魅力,可以为任何房间增添温暖和质朴的感觉。木箱子的缺点
木箱子的缺点包括:
- 重量:木箱子通常比其他类型的容器重,如塑料或金属容器。
- 吸湿性:木箱子可能吸收水分,因此不适合储存潮湿或易腐烂的物品。
- 害虫:木箱子可能容易受到害虫的侵害,如白蚁和蛀虫。
- 防火性差:木箱子容易燃烧,因此不适合储存易燃物品。
- 价格:木箱子比其他类型的容器贵,如纸板箱或塑料箱。
结论
木箱子是用途广泛且耐用的容器,具有多种用途。它们由各种材料制成,可定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以满足特定需求。虽然木箱子有一些缺点,但它们的耐用性、多功能性和美观性使其成为各种应用的理想选择。
古代的武器是怎么发明的!
太多了,摘自的部分内容还有一些资料中国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址最多的国家,在大约180万年前就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先民。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工具和兵器并不分家,但由于生存竞争,氏族或部落之间常会发生流血的暴力冲突,于是具有杀伤力的生产工具,也被用于人类的战争。 到后来,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 以生产为目的的工具已经不能胜任越来越残酷的战争,人们开始研究制造专业格斗武器和防御卫体武装,从此,兵器逐渐与生产工具分离开来,出现了正式兵器。 这一变化大约发生于原始社会晚期,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 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产生了众多的文化遗址。 最典型的有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 旧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兵器有石刮刀,石锤,尖嘴石凿;石箭镞。 古代文献《易经*系辞》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1)。 弧,就是木制之弓;矢,就是箭的古称。 虽然在考古发掘中,难以见到石器时代的弓和箭杆(弓和箭杆都是采用竹、木、藤之类的易腐物质,一般不能保存至今天),但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箭镞却十分丰富,有石、骨、蚌壳、陶质等不同材料且大都经过磨制,形状多样。 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于全国。 最著名的文化遗址有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公元前5550~前4900年);其中红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前后),独具特色。 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磨制石器的技能,能琢磨成锋利并且棱角分明的石质工具;同时也提高了用石质工具加工木器、骨器的技术,为制造兵器准备了工艺方面的条件。 当时由生产工具转化成的兵器主要有:石刀,石箭镞,石矛,石斧,石锛,石戚,石钺;石锤,石戈,等等。 箭镞的大量出土,表明弓箭的普遍应用和狩猎活动的普遍存在。 弓箭的用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本射向禽兽的箭镞,开始转向人类自己,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武器。 在山西、云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者都曾发现了被箭射中的人类骨骸;而在江苏邳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一具成年男子的股骨被一枚骨镞深射进去达2.7厘米,至今那枚折断的骨制箭镞残段仍然嵌留在距今约5600年前的遗骨上。 至于骨兵,蚌兵,角兵,一般在石兵出土地点都可以发现,但因为容易腐烂,所以完整的很少。 主要种类有骨镞,骨锛,骨刀,骨斧,骨刺兵,贝镞,贝刮刀,蚌刀,角兵。 原始玉兵是中国特有的兵器,深具特色,晶莹剔透,精美绝伦,是中国兵器中的瑰宝,作用为礼仪器或陪葬品,存世不多。 主要品种:玉钺,玉刀。 夏商时期,服装、礼仪、语言、生产方式相近的族群逐渐认同,有了诸夏的概念。 原来生存于诸夏中间而又外于诸夏的族群,即成为四夷。 西周末至春秋,诸夏曾受到四夷严重的威胁。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2)”。 诸夏不可能指望周王来保护,周王本身,正是由于挡不住犬戎而迁都的。 这种现实刺激了华夏的民族情绪之高涨,夷夏之辩兴起,“尊王攘夷(3)”在神州大地上第一次被提出,春秋五霸出现了。 管仲辅佐齐桓公“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4)”。 齐国登高一呼,实际上代替周王承担天下共主的实际责任,使诸夏从各自为战、各个击破的可怕前景里解救了出来。 这些成就的背后策划人便是管仲。 有了霸主挺身而出,一度危亡的民族形势得以扭转。 因此虽然管仲的道德并不完美,孔子仍要赞赏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5)”。 有了管仲,华夏民族从第一次危机中挺了过来,并且不断壮大。 生存在中土的四夷经过五霸及七雄的讨伐,逐渐消灭或融入华夏,中土农耕基本经济区趋于形成。 大一统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古书上有“杼作甲”、“杼作矛(6)”说法,谓杼注意兵器的制造。 ,《国语·鲁语》也有“杼能禹者也,夏后氏报焉(7)”的说法,认为杼能继承禹所开创的事业,因此用隆重的“报”祭来祭祀杼,以怀念他的功绩。 还有学者推测“二里头文化”中包括夏朝文化,由此推断当中出土的兵器为夏朝兵器。 但缺乏有力的证据。 夏朝存在着制作精良的兵器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目前的研究资料还不能为确定夏朝兵器的存在拿出有力证据,实为一大憾事。 但流传下来的夏代玉兵确是晶莹剔透,极为精美。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在戎(8)”。 在商代,青铜是用来制作祭祀用的礼容器及事关生死的兵器的。 兵器攸关生死,所以其对新兴质材的运用,绝对要比祭祀礼容器要更敏感。 在中国,最早尝试用红铜和铜锡合金者,就是兵器和工具,这是华夏文明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 此外,它决定中央共主之兴替,以及列国存亡。 中国幅员辽阔,青铜兵器的出土资料类别琐碎而庞杂,在名形,分类与分期上。 研究成果粗精不一,各区域特性的探索也繁简不同,欲建立较客观的青铜兵器发展史殊非易事。 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二里头三期,中国已进入使用青铜兵器阶段。 到商朝末年中国的青铜兵器至少已经出现了600年了。 现在发现最早的铁兵器是西周时期的玉柄铁剑。 到东汉末年青铜兵器已经完全被钢铁兵器所取代。 因此,中国青铜兵器最少发展了约1500年。 此期间,随着功能的复杂化以及杀伤力的增强,因时因地各具特色。 它们反映了铸造技术的改进,作战方法的变迁,主力兵种的取代等等。 青铜兵器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二里头三期商晚期、西周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三个阶段。 青铜兵器的器名,功能与分类一向并不统一。 我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敌我双方的距离远近不同而对兵器有不同的设计与要求,区分为长兵:长兵必须安装木柄才能完成其功能。 戈是最主要器类。 戈头,分为援、内、翻三部分。 援:就是平出的刃,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 长约8寸,宽2寸,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 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 内:位于援的后尾,呈棒状,用来安装木柄,有直的,也有末尾向下弯曲的。 内上面有穿绳缚柄的孔,称为穿。 为了邀兔在挥杀时向后脱,有的在援和内之阔设有突起的阑。 朗: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升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 开始时,胡只是为了增加穿孔而设,龋越长穿孔越多,柄和戈头缚绑得更宇圃,所以胡部就越来越长。 两周时期将胡身加刃,增加了戈的勾割能力。 瑚的长度一般为戈刃的三倍,即6寸,到了战圃时期,胡的长度又有所增加,成为长胡多穿式戈。 柄:即木柄。 为了便于前砍后勾,多用扁圆形柄,以利于把持。 戈柄的长度不一样,根据实战需要,步战用的柄短,车战用的柄长。 片尊:早期的片尊只是为了便于使戈在不用时插在地上,不致斜,所以在柄的尾端加上一个铜制蹲,并不能杀伤敌人。 戈也可能用于刺击,但它易掉头,转头。 使用不够灵活。 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戈被逐渐淘汰,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这种形制就是《周礼-考工记》中说称的“勾兵”。 据《考工记》记载,戈的规格是:戈广宽度 2寸,内长七寸,胡长6寸,援长8寸,重1斤14两。 柄长6尺6寸。 但实际上戈的尺寸并不一律。 标准的戈,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图}。 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据考古学家测定,其年代距今约五00年。 曲内戈: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戈。 其援和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没有阑,装上柄以后,容易脱落,商以后被淘汰。 直内戈:中国商周时期的一种戈。 它开始在援和内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商以后,为了防止脱落,增添了阑,后来又增设了胡,不容易掉头。 商以后。 直内式的戈很流行。 在殷墟西区出土的2!件直内铜戈中,11件有胡。 戟的命名,来源于安徽舒城九里墩出土的“蔡口戟”。 《说文》:“戟,刺兵也(9)。 ”古人经常将戈,矛或斧系缚在一起使用{也有铸为一体的},使其兼有钩、啄、刺、割四种功能,杀伤力强于戈和矛。 基本形制是戈、矛联装在木柄上。 这种新型的兵器就叫做戟。 但曾乙侯墓出土的多戈戟,有戈无矛,但自名为“戟”,这应该是戟的另一种形式。 戟的木柄很长,约在330公分左右{注}。 据《考工记》记载,西周时期的规格是:戳广寸半,内长4寸半。 胡长6寸,援长7寸半,刺长6寸,重1斤4两,柄长1丈6寸(10)。 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的是河北棠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一艾矛、戈合体铜戳。 普遍使用于商、周以至汉、晋各代。 南北朝后逐渐被枪代替,变为仪仗兵器,唐代以后被淘汰。 整体铸戟是一种将“矛、戈合铸为一体的兵器”。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矛为主体,旁边生一横刃,柄装于矛体的骸部这种戟杀伤力强,但钩啄时容易掉头。 另一种则以戈体为主,突出前边的锋刺;有的戳把锋端铸成反卷的钩状。 这两种戟的制造工艺都很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而且青铜质地易脆,折,使用起来总容易掉头,是商周时期制造的较原始的戟,后来很快地被战争实践所淘汰。 分铸联装戟:戈矛分铸联装的戟。 出现于春秋时期,它的戈,矛部分分别铸造再联装在同一木柄上。 这种戟直刺有力,横钩也不容易脱落,因而杀伤力大大增强。 其柄有木制的,也有竹制的。 积竹柄戟:以竹、木、漆等复合材料为柄的戟。 其构造是柄中心有一根较租约有棱木棒,茬木棒外用16片青皮竹蔑与木棒平行地包在木棒外边,然后用丝线缠紧,再涂上黑漆或红漆,使其光亮平滑。 这种竹木兼用的柄,刚柔相济。 比单纯的木柄坚韧而有弹性。 1971年湖南长沙。 溯城桥春秋晚期楚墓出土的青铜戟中有一部分这种积竹柄戟。 钩戟:亦作勾戟、钩棘。 古代兵器。 《史记·秦始皇本纪》:“非淡于勾戳长镶也”。 裴驱集解引如淳曰:“长刃矛也”。 亦曰:“钩 似矛。 刃下有铁,横方上钩曲也(11)。 ”“谢灵运《撰征赋》:“钩棘末耀,陨前禽于金塘。 (12)”三戈戟是一种矛、戈分铸联装戟。 战国时期出现。 由三戈一矛安装在同一柄上,也有二戈一矛戟。 它与春秋时期单戈戟的区别除了由单戈变为双戈、三戈外,戈身更加细雨尖锐,而且只有最上端的戈有内,其它戈无内。 溯北随县曾候乙墓中曾出土。 卜字戟:钢铁制成的戟。 铁戟的戟刺尖锐细长,侧旁小枝由原来宽肥而有中脊变成象前锋一样窄长尖利。 内已消失,用来缚柄的胡加长,整个戮近似于“卜“字形,故又称”卜字戟“。 这种铁戟刃锋尖利,杀伤力强,是步骑兵的主要兵器。 繁戟是中国古代仪仗用戟。 根据汉代仪注将领重臣可以持戟侍立皇帝身边。 皇帝命亲信大臣到外地巡视,或统兵征伐。 常常赐以繁戟,“以代斧钺”。 允许他专征、专伐,代表皇帝处决有罪官吏。 为了表示隆重。 在这艾皇帝新赐的戟上,罩以赤黑绸布制的戟衣,这种有衣的戟就叫做繁截。 后来,繁戟成为高级官员表示崇高身份的仪仗物。 根据隋制、唐制“三品以上,门皆列戟(13)”。 唐以后,文武官员郡以门前列戟为荣。 门戟是仪仗之物。 用木头制成,设在门外的戟架上。 天子宫殿门、国学、文宣王庙。 武成王庙及各州公府门口都设门戟,以示隆重。 仪仗闲的戟,造型华丽,多带戟刀,戏曲舞台上武将手持的“方天画戟”,就是按照这种戟的样子设计制造。 在中国。 矛又名 销、镀,后进化为枪。 矛由矛劈、骸、柄、韦尊四部分组成。 矛劈,就是矛头带刃的部分,中线起脊,有的两旁留有血槽。 刃身下口是骸 ,路呈圆锥形。 用来安插矛柄。 柄为竹制或木制,长为2丈或2丈4尺。 为了防止矛头脱落,两旁常有两个环纽或留出两个小孔,以便用绳索将矛头绑牢在矛柄上,或用钉子钉牢。 柄端有[釜] ,用来插地。 最初用尖形约石块或骨角做矛头,绑在竹木杆上,商周时期,矛头改用青铜制造,分酋矛和夷矛两种。 战国以后,改为铁制。 由于枪的出现和兴起,矛的作用减弱,晋以后矛逐渐演变为枪。 酋矛:中国周代铜矛。 史料记载,酋矛柄长2丈 (周制),是步卒使用的武器。 中国已出土的春秋、战国步卒用于柄一般在165一220厘米之间,最长者达297厘米。 夷矛:中国周代铜矛。 夷矛柄长2丈4尺(周制),是兵车上使用的武器,是五兵中最长的一种兵器。 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战国楚矛,柄长7米以上,折合周尺恰为“丈八长矛”。 正是《周礼-考工记》中所称的“刺兵(14)”。 钺主要盛行于商后期及西周早期。 自命名者极少。 “钺”只是对这种直内弧刃的边刃器的习惯性称呼。 而钺,斧,戚三器形制类似,所以古时这三种名称经常混用。 从文献中看,钺的使用者及功能都非常特殊。 钺与征伐之权息息相关,具有征伐权力的军事首长,可以被赐而持有钺,文献中更记载:钺的持有者最高是王。 大刀的典型形制是刀身长条形,上部厚而有脊,是为刀背,有的刀背上还有齿状扉;下部为刃,刀刃分为凸凹两种;刀尖前冲且微向上翘;刀柄如同扁茎剑一样,由刀背部向后延伸出一段柄舌,便于安装木或玉制刀柄;刀身上有时还铸有目雷、饕餮等商文化的代表纹饰。 殳是先秦时代的车战兵器,功能是用于撞击,是打击型兵器,不但用来防身自卫,还是装备军队的重要实战兵器。 一般认为殳是由原始社会中狩猎用的竹木棍棒发展而成。 东周时期使用普遍,有的史书上称作“杵”或“杖”等。 后来又称作“棍”“棒”。 商周时代,车战盛行。 早期的殳,是一根八棱形的坚实粗木棒,长度一般为一丈二尺左右。 据史籍记载,商代末期战争中已大量使用殳。 《尚书.武成》中有“血流漂杵(15)”等语,杵,就是商代士兵所使用的殳。 史籍中有关殳之名称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16)”周朝把殳列入“车之五兵”,是实战兵器。 帝王或诸侯出巡时,前导勇士也执殳开道,即所谓“旅贲以先驱(17)”。 战国兵书《司马法》说“执羽从(18) ”,说明殳还同 旆并用,又是军事指挥的一种标帜。 殳的形制与尺寸,据《考工记》载,“殳长寻有四尺”(19)。 东汉人郑玄注曰:“八尺曰寻”(20)。 因此,从古代文献上看,殳的长度“寻有四尺”(21),即为一丈二尺了(约3米)。 殳柄为竹木混合制成(考古学术语称之为“积竹木 ”),呈八棱柱形或圆柱形,在柄端安有青铜殳头,称为“首”。 在柄尾安装有起保护作用、使柄尾经久耐用不开裂的细长铜帽,称做铜 (这种铜 还广泛应用在东周时期的戈、戟、铍、矛等长柄兵器的末端,作用相同)。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华夏大地烽烟四起。 随着车战的流行,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的殳,战斗力也大大提高。 这一历史时期,是殳作为典型兵器的辉煌年代。 《六韬.军用篇》有“方首铁(22) ”的记载,“方首铁 ”就是方形铁头的殳。 《吕氏春秋.贵卒篇》也有关于中山国的力士穿着铁甲、手持铁杖作战的记载(23)。 春秋晚期,楚、蔡等国出现了兼有砸击和刺杀功能的有刃铜殳,这种殳在3米多长的八棱形积竹柄顶端,装有一个青铜殳头,殳头刃部一般呈三棱矛状、锋利异常,可以刺杀; 部厚重,带有尖刺或饰以浮雕纹饰,可以砸击。 一些殳在柄上的中前段还套装有第二个带刺的铜箍,是一种很有威力的车战兵器。 从出土实物来看,殳的金属首多为青铜制,可分有尖锋的实战用“锐殳”和无尖锋的仪仗殳。 曾侯乙墓共出土7件锐殳、14件晋殳。 锐殳(器上铭文自称为“殳”)为前端似矛带刃、后端有刺球的青铜殳;晋殳(墓中出土的竹简上称之为“晋”)则无刃仅有铜套。 两种兵器的杆均为积竹木 ,即以八棱形木杆为芯,每个棱面贴宽约1厘米左右的竹片,外面密缠丝线、革带或藤皮,再在表面髹上红漆或黑漆。 杆通长3.29到3.4米,粗2.8至3厘米。 其中3件锐殳刃部较长,顶端有尖锋,呈三棱矛状,并在锋后装有带尖刺的铜箍,一侧的刃上皆铸制鸟篆书一行:“曾侯越之用殳。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一次出土自铭为“殳”的兵器,真正彻底解开了殳的形制之谜。 湖南省长沙市战国楚墓出土的殳首,像一个平顶的圆套筒。 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殳首在圆套筒顶端呈三角锥状,长约10.5厘米,径2.3~3厘米,深8.9厘米,用以装长木柄。 此种殳应为秦始皇卫队的仪仗兵器。 以上两种殳都属于仪仗兵器类的晋殳。 对于殳之名称的由来和殳实战作用,汉代刘熙的《释名》解释说:“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桎于车上使殊离也。 (24)”这就是说,殳主要用于车战,在两军车马交错冲撞时使其分开,故有棱而无刃。 今天考古学上东周墓葬的发掘证据表明,汉代刘熙的记载,是将礼仪用的“晋殳”误作先秦车战实用殳了,曾侯乙墓出土的实战用殳,不但有棱,而且有锋利无比的刃。 从《释名》对殳的定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汉代,车战实用的锐殳已然不传。 所以,殳的定义应为:殳,车战兵器,分为实战用“锐殳”和仪仗用“晋殳”两类。 锐殳刃部较长,多为青铜制,一般呈三棱矛状、锋利异常,可以刺杀; 部厚重,带有尖刺或饰以浮雕纹饰,可以砸击。 一些殳在柄上的中前段还套装有第二个带刺的铜箍,晋殳(墓中出土的竹简上称之为“晋”)则无刃仅有铜套。 两种兵器的杆均为积竹木 ,即以八棱形木杆为芯,每个棱面贴薄竹片,外面密缠丝线、革带或藤皮,再在表面髹上红漆或黑漆。 杆通长3.29到3.4米,粗2.8至3厘米。 铍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过去很多出土的铍兵曾被误作短剑。 我国最早的古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著)这样解释铍的概念——“铍者,剑刀镡也(25)”。 铍的外形极似短剑,铍之锋和短剑相同,平脊两刃,铍身断面为六边形,形制极像短剑,长约30~35厘米,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在长柄上。 后装长约3~3.5米的积竹柄或木柄,是一种极其锐利的刺杀兵器。 从文献资料看,铍可能起源于殷周之际,盛行于战国秦汉。 铍最早被称为“夷矛”,春秋战国时期名称又演变为镁、铍、钛等,东周时代的宋、吴、秦、赵、燕等国长铍盛行,应用很广。 这种兵器古书记载颇多,但可惜长期以来一直无完整实物出土。 秦俑坑中出土的铜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铜铍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銎)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 铍的长柄末端装有铜镡,铍身还配有保护刃部的鞘。 西汉时铁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铍亦改为铁制,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铍之(即长柄)有积竹、木柄两类。 而铍也有扁茎铜铍和铜铍两种,铜铍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的赵、楚等国。 扁茎铜铍主要流行于秦国。 短兵:短兵不需要安装木柄就可以使用。 剑,《说文》:“剑,人所带兵也。 (26)” 《释名-释兵》:“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 (27)”说明剑的功能是防身的。 先秦时期,中国的兵器一般都用青铜铸造,实战用的都是铜兵器,特别是剑。 数量庞大的出土实物证实,用青铜铸剑的历史一直延续到西汉前期,虽然铁器在西周晚期就已经问世了,但是从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绝大部分仍然是青铜剑,可以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青铜剑一统天下。 根据全国各地出土的实物,归纳分析其长度、外形特点、装饰图案、花纹特征,基本上可分为如下几个系统。 中原系统历史上把黄河中下游地区称为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和山西、陕西等地区,汉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上述这些地区内出土的大量青铜剑,有着不同于殷商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所流行的特征,学术界把这类剑定义为中原古剑。 中原古剑始于西周,原始形状为为直身、扁茎、尖锋,茎与身之间无剑格,剑柄需要另外安装。 春秋战国时期,这类剑开始发生变化,剑的结构日趋完美,逐渐形成圆首圆茎、茎上有时有箍(箍是为了便于在柄上缠裹丝绳,握持更舒适有利),茎与身之间有剑格、剑身直而中间起脊、剑身的断面为扁三角形、剑锋圆尖的标准是扬。 这类剑的另一种式样则保持了西周时扁茎无格的特征,剑身前部有的还略微收细,剑脊有时出现二条或三条,剑身断面为扁平型或菱形,与这类剑一起往往还同时出土很多雕琢精美的玉制品,经研究和复原,全都是剑身和剑鞘上的装饰,这类用玉制部件作装饰的剑称为玉具剑,在汉代十分盛行。 玉具剑大部分仍是青铜剑,少数是铁剑或铜柄铁剑。 北方系统:北方系统的青铜剑分布地区很广泛,在今南起河北,北至吉林, 东至朝鲜半岛,西至内蒙古和山西北部等地区都有属于这一类型的出土实物。 这一系统的剑内部变化比较多,按照外型特征的差异比较区分,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型,每一大型之内又可分为几种或几个支型。 曲柄剑剑身平直,中脊起棱,曲柄,柄上多数饰几何纹,柄首作羊、马等兽首型,兽首下部一般都有环,柄与剑身之间有时一侧,有时两侧都有凸出的小尖齿,以此作为剑格。 这一型剑的实物很少,根据同时出土的其他青铜器的纹饰、器型推测,其年代可以早到商代晚期,这种剑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剑,从以马、羊等动物头作装饰的特点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是西北草原游牧民族的物品。 柳叶剑以其剑身形如柳叶而得名,剑刃平直,中脊起棱,剑身断面呈扁长菱形,与曲柄剑相同,剑身、首、茎都是一次铸成。 按剑首、茎的特征,柳叶剑又可分为两种支型。 第一种剑剑身和茎之尖有两个尖角外撇的小齿,小齿连两测剑刃处都有缺口,剑茎扁平,有的中间有沟槽,茎首作鸟兽头、蘑菇、梳齿、三蛇纠结等形,茎上饰锯齿、圆点方格、动物、兽面、夔龙等花纹。 茎上花纹以前两种为最多,后两种只出现在极少的剑上。 第二种剑剑身和茎之间有较明显的向两侧凸出的剑格,格呈长方、椭圆、半月、鸟兽首等形,茎首作椭圆、双环、兽面等形。 曲刃剑这类剑剑身较宽,剑刃弧曲,茎与身之间没有剑格,根据外形也可分为两种:一种近似柳叶剑,茎与身连为一体,一次铸成;另一种无剑茎,剑脊前长出一段用于安装木柄,木柄的柄首(即茎首)很宽大,与柄成T字型,柄首顶部挖有凹槽,凹槽内嵌有用石料、赤铁矿、磁铁矿、青铜等材料磨制铸造的,或用泥捏烧制的剑柄段加重器,又称“枕状物”或“枕状器”。 这两种的剑身都有些像拉长的葫芦,有的在剑身中部向两侧突起尖角,有的全部是曲线。 北方系统北方系统的青铜剑,无论年代早晚,器型尺寸都比较短小,剑身加剑茎一般在35厘米左右,短的只有25厘米,最长的也没有超过40厘米,在长度上远远落后于其他系统的剑。 巴蜀系统:今天的四川盆地,春秋战国时存在着巴、蜀两个奴隶制王国,流行于这一区域内的青铜剑即称为巴蜀剑。 巴蜀剑都是扁茎无格,茎上一般有一至二个穿孔,便于安装木柄时钉钉之用。 柄以两块木片夹在剑茎外,用小钉钉合后,外面缠以细绳并髹漆加固。 剑身分为两种,一种较宽,中脊成圆柱形隆起,脊侧有的有较宽的血槽,剑身上大都铸有虎皮、半圆形、三瓣花等花纹和手心、花蒂、人头、虎、鸟等符号。 另一种较窄、厚,表面无花纹、符号,也没有剑脊和血槽,这种剑有的是双剑,出土时两把插在同一个剑鞘内。 巴蜀剑的剑柄都很长,有的剑出土时残存的剑柄就有16.5厘米,据考证最长的可达剑身长的二分之一,根据《汉书》等史籍的记载,这种长柄剑不仅可以手握刺击,必要时还可以投掷杀敌。 西南夷系统“西南夷”其名,取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战国至西汉中期,在今云南滇池地区和洱海地区是西南少数民族夜郎、且兰、滇、隽、昆明、邛都等民族的聚居地,汉帝国的统治者将其统称为西南夷。 西南夷剑根据外差异最显著的特征可分为三大类。 没有剑格的剑、一字型剑格的剑和剑身与剑茎之间有三叉型脊棱的剑。 这三个支型的剑,剑茎与剑身都是一体铸成的,茎大部分为圆柱形,少数是扁茎,剑茎的造型千变万化,有的直接用动物和人的形象组成,在剑茎和和身上一般都雕刻有虎、豹、猴、蛇、蛙、花草、人兽相搏等典型的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图案花纹。 西南夷剑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铜柄铁剑,尺寸一般比铜剑长,剑首与中原古剑接近,在铜剑茎与铁剑身之间还有一段铜剑身,这段铜剑身有的做成尖齿状剑格,有的在两侧铸有乳钉和小圈,表面铸有花纹,其作用很可能是为了加固铁剑身与铜剑柄的衔接,所以长度有时超过了剑茎。 吴、越、楚铜剑吴,越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制剑诸侯国,史籍记载两国曾大量生产过“扁之诸剑”和“步光之剑(28)”,这两种剑都因精良绝伦而闻名于世。 越灭吴后,又为楚所灭,但是其铸剑的技术代代相传,影响十分广大。 七十年代在浙江长兴、雉城、李家巷、吴山一带出土的吴越楚铜剑,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二千余年,但依然光泽如新锋利无比,完全如史籍中所说的“锋锐锷利,以刺刺入,以击则断”。 吴、越、楚铜剑按其外型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种剑在剑身、剑茎和剑格上都铸有花纹,剑格成方形或双耳形,有的接近于中原剑格,剑身有两种,一种从上至下直线收细,一种中部较宽,上部略窄。 剑身中间有的起脊,有的脊变成了方棱,这一型剑与西南夷剑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二种剑外型与中原剑完全相同,但剑格装饰比较华丽,剑脊的两侧有血槽,或者是双脊;第三种剑具有西南夷剑的一字型剑格,这类剑外表朴素无任何装饰。 刀为边刃器,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 殷商的铜刀就脱胎於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 周代所用的环首长刀,不仅汉代亦用,而且传至日本、朝鲜。 汉代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复佩剑,可见刀的使用源远流长。 《说文》:“刀,兵
21课<<鲁滨逊漂流记〉〉资料
第一章一六三二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 我们不是本地人。 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 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最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 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 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致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 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 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 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 大哥是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的。 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亲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从小只是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 当时,我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相当不错的教育。 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就读,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想要我将来学法律。 但我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 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 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我父亲头脑聪明,为人慎重。 他预见到我的意图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严肃地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 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 他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 他问我,除了为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呢?在家乡,我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 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 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 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无必要。 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 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 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 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这就是,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 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唯中间阶层灾祸最少。 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 而且,中间地位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弄得身心俱病;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 唯有中间地位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 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 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都是中等人的福份。 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怡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受劳心劳力之苦。 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迫,以至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薰心而狂躁不安。 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体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任何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过去,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态度诚挚、充满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 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作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 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 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 总而言之,他答应,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作出安排。 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 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 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 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 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 他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 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第二章我到巴西不久,船长把我介绍给一位种植园主;这人与船长一样正直无私。 他拥有一个甘蔗种植园和一个制糖厂。 我在他家住了一段时间,了解了一些种甘蔗和制糖的方法。 我看到,在巴西的这些种植园主生活优裕,他们都在短时期内就发家致富了。 所以我想,如果我能获得在巴西的居留证,我也要做个种植园主。 同时,我决定设法把我寄存在伦敦的那笔钱汇到巴西来。 为了获得入藉证书,我倾囊买了一些没有开垦过的土地,并根据我将要从伦敦收到的资本,拟定了一个经管种植园和定居的计划。 我有个邻居,是葡萄牙人,生于里斯本,但他父母却是英国人。 他名叫威尔斯。 当时他的境况与我差不多。 我称他为邻居,是因为我们两家的种植园紧紧相邻,而且我们也经常来往。 我们两人的资本都很少。 开始两年,我们只种些粮食为生。 可是不久,我们开始发展起来,经营的种植园也开始走上了轨道。 因此,在第三年,我们种了一些烟草;同时,我们各自又购进了一大块土地,准备来年种甘蔗。 然而,我们都感到缺乏劳动力。 这时,我想到真不该把佐立让给别人,以致现在后悔莫及。 可是,天哪,我这个人老是把事情办糟,却从未办好过一件事情;这种行事处世对我来说又不足为怪了。 现在我已别无选择,只能勉强维持下去。 现在的生计与我的天性和才能是完全不相称的,与我所向往的生活也大相径庭。 为了我所向往的生活,我违抗父命,背井离乡。 我现在经营种植园,也快过上我父亲一直劝我过的中产阶级生活了。 但是,如果我真的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那我可以完全呆在家里,何必在世界上到处闯荡,劳苦自己呢?要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我完全可以留在英国,生活在亲朋好友中间,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到这举目无亲的荒山僻壤之地,与野蛮人为伍呢?在这儿,我远离尘世,谁也不知道我的音讯。 每当我想到自己目前的境遇,总是悔恨不已。 除了偶尔与我的那位邻居交往外,简直没有其他人可以交谈。 我也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只有用自己的双手辛苦劳作。 我老是对自己说,我就像被丢弃在一个杳无人烟的荒岛上,形单影只,雀然一身。 可是,当人们把自己目前的处境与境况更糟的人相比时,老天往往会让他们换一换地位,好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阅历,体会过去生活的幸福。 老天爷这么做是十分公道的。 对此,我们人人都得好好反省一下。 我把自己目前的生活,比作荒岛上孤独的生活,结果我真的命中注定要过这种生活,那正是因为我不应该不满足于当前的境遇。 老天爷这样对待我,也真是天公地道的。 要是我真的继续我当时的生活,也许我可以变成个大富翁呢!当我经营种植园的计划稍有眉目时,我的朋友,就是在海上救我的船长,又回来了。 这次他的船是停在这儿装货的,货装完后再出航,航程将持续三个月左右。 我告诉他,我在伦敦还有一笔小小的资本;他给了我一个友好而又诚恳的建议。 英国先生,他说,他一直这么叫我的,你写封信,再给我一份正式委托书请那位在伦敦替你保管存款的人把钱汇到里斯本,交给我所指定的人,再用那笔钱办一些这儿有用的货物。 我回来时,如果上帝保佑,就可替你一起运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建议你动用你一半的资本,也就是一百英镑,冒一下险。 如果一切顺利,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支取另一半。 那样,即使万一失手,你还可用剩下的一半来接济自己。 船长的建议确实是一个万全良策,且出于真诚的友谊。 我深信,这简直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 所以,我按船长的要求,给保管我存款的太太写了一封信,并又写了一份委托书,交给这位葡萄牙船长。 在我给那位英国船长寡妇的信里,我详细叙述了我的冒险经历。 我怎样成了奴隶,怎样逃跑,又怎样在海上遇到这位葡萄牙船长,船长又怎样对我慷慨仁慈,以及我目前的境况。 此外,我还把我需要的货物详细地开列了一个单子。 这位正直的葡萄牙船长到了里斯本之后,通过在里斯本的某个英国商人,设法把我的信以及我冒险经历的详情,送达在伦敦的一位商人;这位伦敦商人又把我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转告了那位寡妇。 这位太太接到了信,获知了我的遭遇后,不仅把钱如数交出,还从自己的私人积蓄中拿出一笔钱来酬谢葡萄牙船长,以报答他对我的恩情。 这场暴风雨使我心有余悸。 因此,我把所有其他工作,包括搭帐篷、筑篱笆等都先丢在一边。 等雨一停,我立刻着手做一些小袋子和匣子,把火药分成许许多多小包。 这样,万一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致全部炸毁。 我把一包包的火药分开贮藏起来,免得一包着火危及另一包。 这件工作我足足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火药大约有二百四十磅,我把它们分成一百多包。 至于那桶受潮的火药,我倒并不担心会发生什么危险,所以我就把它放到新开的山洞里;我把这山洞戏称为我的厨房,其余的火药我都藏在石头缝里,以免受潮,并在储藏的地方小心地作上记号。 在包装和储藏火药的两星期中,我至少每天带枪出门一次。 这样做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来可以散散心;二来可以猎获点什么东西吃;三来也可以了解一下岛上的物产。 第一次外出,我便发现岛上有不少山羊,使我十分满意。 可我也发现这于我来说并非是件大好事。 因为这些山羊胆小而又狡猾,而且跑得飞快,实在很难靠近他们。 但我并不灰心,我相信总有办法打到一只的。 不久我真的打死了一只。 我首先发现了山羊经常出没之地,就采用打埋伏的办法来获取我的猎物。 我注意到,如果我在山谷里,那怕它们在山岩上,它们也准会惊恐地逃窜;但若它们在山谷里吃草,而我站在山岩上,它们就不会注意到我。 我想,这是由于小羊眼睛生的部位,使它们只能向下看,而不容易看到上面的东西吧。 因此,我就先爬到山上,从上面打下去,往往很容易打中。 我第一次开枪,打死了一只在哺小羊的母羊,使我心里非常难过。 母羊倒下后,小羊呆呆地站在它身旁;当我背起母羊往回走时,那小羊也跟着我一直走到围墙外面。 于是我放下母羊,抱起小羊,进入木栅,一心想把它驯养大。 可是小山羊就是不肯吃东西,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它也杀了吃了。 这两只一大一小的山羊肉,供我吃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我吃得很剩我要尽量节省粮食,尤其是面包。 住所建造好了,我就想到必须要有一个生火的地方,还得准备些柴来烧。 至于我怎样做这件事,怎样扩大石洞,又怎样创造其他一些生活条件,我想以后在适当的时候再详谈。 现在想先略微谈谈自己,谈谈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在这些方面,你们可以想像,确实有不少感触可以谈的。 我感到自己前景暗淡。 因为,我被凶猛的风暴刮到这荒岛上,远离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正常的贸易航线有数百海里之遥。 我想,这完全是出于天意,让我孤苦伶仃,在凄凉中了却余生了。 想到这些,我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有时我不禁犯疑,苍天为什么要这样作践自己所创造的生灵,害得他如此不幸,如此孤立无援,又如此沮丧寂寞呢!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要我们认为生活于我们是一种恩赐呢?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立刻又有另一种思想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并责怪我不应有上述这些念头。 特别有一天,当我正带枪在海边漫步时,我思考着自己目前的处境。 这时,理智从另一方面劝慰我:的确,你目前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这是事实。 可是,你不想想,你的那些同伴呢?他们到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船时,不是有十一个人吗?那么,其他十个人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他们死了,唯独留下你一个人还活着呢?是在这孤岛上强呢,还是到他们那儿去好呢?说到去他们那儿时,我用手指了指大海--他们都已葬身大海了!真是,我怎么不想想祸福相倚和祸不单行的道理呢?这时,我又想到,我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殷实充裕,足以维持温饱。 要是那只大船不从触礁的地方浮起来飘近海岸,并让我有时间从船上把一切有用的东西取下来,那我现在的处境又会怎样呢?要知道,像我现在的这种机遇,真是千载难逢的。 假如我现在仍像我初上岸时那样一无所有;既没有任何生活必需品,也没有任何可以制造生活必需品的工具,那我现在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尤其是,我大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枪,没有弹药,没有制造东西的工具,没有衣服穿,没有床睡觉,没有帐篷住,甚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遮身,我又该怎么办呢?可是现在,这些东西我都有,而且相当充足,即使以后弹药用尽了,不用枪我也能活下去。 我相信,我这一生决不会受冻挨饿,因为我早就考虑到各种意外,考虑到将来的日子;不但考虑到弹药用尽之后的情况,甚至想到我将来体衰力竭之后的日子。 我得承认,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并未想到火药会被雷电一下子炸毁的危险;因此雷电交加之际,忽然想到这个危险,着实使我惊恐万状。 这件事我前面已叙述过了。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寂寞而又忧郁的生活了;这种生活也许在这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因此,我决定把我生活的情况从头至尾,按时间顺序一一记录下来。 我估计,我是九月三十日踏上这可怕的海岛的;当时刚入秋分,太阳差不多正在我头顶上。 所以,据我观察,我在北纬九度二十二分的地方。 上岛后约十一二天,我忽然想到,我没有书、笔和墨水,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 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我便用刀子在一根大柱子上用大写字母刻上以下一句句子:我于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在此上岸。 我把柱子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 在这方柱的四边,我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凹口,每一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凹口。 就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月了。 另外,我还应该提一下,我从船上搬下来的东西很多,有些东西价值不大,但用处不校可是前面我忘记交待了。 我这里特别要提一下那些纸、笔、墨水;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的一些东西,三四个罗盘啦,一些观察和计算仪器啦,日规仪啦,望远镜啦,地图啦,以及航海书籍之类的东西。 当时我不管有用没用,通通收拾起来带上岸。 同时,我又找到了三本很好的《圣经》,是随我的英国货一起运来的。 我上船时,把这几本书打在我的行李里面。 此外,还有几本葡萄牙文的书籍,其中有两三本天主教祈祷书和几本别的书籍。 所以这些书本我都小心地保存起来。 我也不应忘记告诉读者,船上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 关于它们奇异的经历,我以后在适当的时候还要谈到。 我把两只猫都带上岸;至于那条狗,我第一次上船搬东西时,它就泅水跟我上岸了,后来许多年中,它一直是我忠实的仆人。 我什么东西也不缺,不必让它帮我猎取什么动物,也不能做我的同伴帮我干什么事,但求能与它说说话,可就连这一点它都办不到。 我前面已提到,我找到了笔、墨水和纸,但我用得非常节剩你们将会看到,只要我有墨水,我可以把一切都如实记载下来,但一旦墨水用完,我就记不成了,因为我想不出有什么方法可以制造墨水。 这使我想到,尽管我已收集了这么多东西,我还缺少很多很多东西,墨水就是其中之一。 其它的东西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子、鹤嘴斧、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 至于内衣内裤之类,虽然缺乏,不久我也便习惯了。 由于缺乏适当的工具,一切工作进行得特别吃力。 我花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我的小木栅或围墙建筑好。 就拿砍木桩而言,木桩很重,我只能竭尽全力选用我能搬得动的。 我化很长时间在树林里把树砍下来削好,至于搬回住处就更费时间了。 有时,我得化两天的时间把一根木桩砍下削好再搬回来,第三天再打入地里。 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到了一根起货用的铁棒;可是,就是用铁棒,打桩的工作还是非常艰苦、非常麻烦的。 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何况筑完围墙,又有什么其他工作可做呢?至少我一时还没有想到要做其他什么事情,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而已。 这是我每天多多少少都要做的一件事。 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所处的境遇和环境,并把每天的经历用笔详细地记录下来。 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留给后人看,因为我相信,在我之后,不会有多少人上这荒岛来;我这样做,只是为了抒发胸中的心事,每日可以浏览,聊以自慰。 现在,我已开始振作起来,不再灰心丧气,因此,我尽量自勉自慰。 我把当前的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以使自己知足安命。 我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分借方和贷方,把我的幸运和不幸,好处和坏处公允地排列出来:祸与害:我流落荒岛,摆脱困境已属无望。 唯我独存,孤苦伶仃,困苦万状。 我与世隔绝,仿佛是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 我没有衣服穿。 我无法抵御人类或野兽的袭击。 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也没有人能解救我。 福与利:唯我独生,船上同伴皆葬身海底。 在全体船员中,我独免一死;上帝既然以其神力救我一命,也必然会救我脱离目前的困境。 小岛虽荒凉,但我尚有粮食,不至饿死。 我地处热带,即使有衣服也穿不祝在我所流落的孤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些猛兽。 假如我在非洲沿岸覆舟,那又会怎样呢?但上帝神奇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船上取下许多有用的东西,让我终身受用不荆总而言之,从上述情况看,我目前的悲惨处境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祸福相济,有令人值得庆幸之处。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能从我不幸的遭遇中取得经验和教训。 那就是,在万般不幸之中,可以把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找出可以聊以自慰的事情,然后可以归入账目的贷方金额这一项。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感宽慰,就不再对着海面望眼欲穿,希求有什么船只经过了。 我说,我已把这些事丢在一边,开始筹划度日之计,并尽可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前面我已描述过自己的住所。 那是一个搭在山岩下的帐篷,四周用木桩和缆索做成坚固的木栅环绕着。 现在,我可以把木栅叫做围墙了,因为我在木栅外面用草皮堆成了一道两英尺来厚的墙,并在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围墙和岩壁之间搭了一些屋椽,上面盖些树枝或其他可以弄到的东西用来挡雨。 因为,我发现,一年之中总有一段时间,大雨如注。 前面我也说过,我把一切东西都搬进了这个围墙,搬进了我在帐篷后面打的山洞。 现在我必须补充说一下,就是那些东西起初都杂乱无章地堆在那里,以致占满了住所,弄得我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 于是我开始扩大和挖深山洞。 好在岩石质地是一种很松的沙石,很容易挖,当我觉得围墙已加固得足以防御猛兽的袭击时,我便向岩壁右边挖去,然后再转向右面,直至把岩壁挖穿,通到围墙外面,做成了一个可供出入的门。 这样,我不但有了一个出入口,成了我帐篷和贮藏室的后门,而且有了更多的地方贮藏我的财富。 现在,我开始着手制造日常生活应用的一些必需家具了,譬如说椅子和桌子,没有这两样家具,我连世上一些最起码的生活乐趣都无法享受。 没有桌子,我写字吃饭无以为凭,其他不少事也无法做,生活就毫无乐趣可言。 于是,我就开始工作。 说到这里,我必须先说明一下,推理乃是数学之本质和原理,因此,如果我们能对一切事物都加以分析比较,精思明断,则人人都可掌握任何工艺。 我一生从未使用过任何工具,但久而久之,以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设计的才能,我终于发现,我什么东西都能做,只要有适当的工具。 然而,尽管我没有工具,也制造了许多东西,有些东西我制造时,仅用一把手斧和一把斧头。 我想没有人会用我的方法制造东西,也没有人会像我这样付出无穷的劳力。 譬如说,为了做块木板,我先砍倒一棵树,把树横放在我面前,再用斧头把两面削平,削成一块板的模样,然后再用手斧刮光。 确实,用这种方法,一棵树只能做一块木板,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唯有用耐心才能完成,只有化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才能做一块板;反正我的时间和劳动力都已不值钱了,怎么用都无所谓。 上面讲了,我先给自己做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这些是用我从船上运回来的几块短木板做材料制成的;后来,我用上面提到的办法,做了一些木板,沿着山洞的岸壁搭了几层一英尺半宽的大木架,把工具,钉子和铁器等东西分门别类地放在上面,以便取用。 我又在墙上钉了许多小木钉,用来挂枪和其他可以挂的东西。 假如有人看到我的山洞,一定会以为是一个军火库,里面枪支弹药应有尽有。 一应物品,安置得井然有序,取用方便。 我看到样样东西都放得井井有条,而且收藏丰富,心里感到无限的宽慰。 现在,我开始记日记了,把每天做的事都记下来。 在这之前,我天天匆匆忙忙,辛苦劳累,且心绪不宁。 即使记日记,也必定索然无味。 例如,我在日记中一定会这样写:九月三十日,我没被淹死,逃上岸来,吐掉了灌进胃里的大量海水,略略苏醒了过来。 这时,我非但不感谢上帝的救命之恩,反而在岸上胡乱狂奔,又是扭手,又是打自己的头和脸,大叫大嚷自己的不幸,不断地叫嚷着我完了,我完了!直至自己精疲力尽,才不得不倒在地上休息,可又不敢入睡,唯恐被野兽吃掉。 几天之后,甚至在我把船上可以搬动的东西都运上岸之后,我还是每天爬到小山顶上,呆呆地望着海面,希望能看到船只经过。 妄想过甚,有时仿佛看到极远处有一片帆影,于是欣喜若狂,以为有了希望;这时,我望眼欲穿,帆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像小孩似地大哭起来。 这种愚蠢的行为,反而增加了我的烦恼。 这个心烦意乱的阶段多少总算过去了,我把住所和一切家什也都安置妥当。 后来又做好了桌子和椅子,样样东西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便开始记日记了。 现在,我把全部日记抄在下面(有些前面提到过的事不得不重复一下)。 但后来墨水用光了,我也不得不中止日记了。 日记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孤岛上。 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 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 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 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 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十月一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 这大大出于我意料。 使我感到快慰的是,大船依然直挺挺地停在那儿,没有被海浪打得粉碎。 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 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我想,要是我们当时都留在大船上,也许能保住大船,至少也不至于被淹死。 假如伙伴们不死,我们可以用大船残余部分的木料,造一条小船,我们可乘上小船划到别处去。 这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我为这些念头所困扰。 后来,看到船里没进多少水,我便走到离船最近的沙滩,泅水上了船。 这一天雨还是下个不停,但没有一点风。 从十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了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 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 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十月二十日木排翻倒,上面的货物也都翻到水里去了,但木排翻倒的地方水很浅,那些东西又都很重,所以没有被冲走。 一等退潮,我还是捞回了不少东西。 十月二十五日雨下了一天一夜,还夹着阵阵大风。 风越刮越凶,最后竟把大船打得粉碎。 退潮时可以看到大船的碎片,但大船已不复存在。 这一整天,我把从船上搬回来的东西安置好并覆盖起来,以免给雨水淋坏。 十月二十六日我在岸上跑了差不多一整天,想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做住所,我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住地必须能防御野兽或野人在夜间对我进行突然袭击。 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我划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那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二十六日至三十日我埋头苦干,把全部货物搬到新的住地,虽然有时大雨倾盆。 三十一日早晨我带枪深入孤岛腹地,一则为了找点吃的,一则为了查看一下小岛环境。 我打死了一只母山羊,她的一只小羊跟着我回家,后来我把它也杀了,因为它不肯吃食。 十一月一日我在小山下搭起了一个帐篷,我尽可能把帐篷搭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用来挂吊床,我第一夜在帐篷里睡觉。 十一月二日我把所有的箱子、木板,以及做木排用的木料,沿着半圆形内侧堆成一个临时性的围墙,作为我的防御工事。 十一月三日我带枪外出,打死两只野鸭似的飞禽,肉很好吃,下午开始做桌子。 十一月四日早晨,开始计划时间的安排。 规定了工作的时间,带枪外出的时间,睡眠的时间以及消遣的时间。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每天早晨,如果不下雨,就带枪出去跑上二三小时,回来后再工作到十一点左右;然后,就有什么吃什么;十二点至二点为午睡时间,因为这儿天炎热异常;傍晚再开始工作。 今天和明天的全部工作时间,我都用来做
求木材的分类,他们的名称、特性、价格
1、 按材质分类可分为:实木板、人造板两大类。 目前除了地板和门扇会使用实木板外,一般我们所使用的板材都是人工加工出来的人造板。 2、按成型分类可分为:实心板、夹板、纤维板、装饰面板、防火板等等。 二、木板的品种。 1、 实木板 顾名思义,实木板就是采用完整的木材制成的木板材。 这些板材坚固耐用、纹路自然,是装修中优中之选。 但由于此类板材造价高,而且施工工艺要求高,在装修中使用反而并不多。 实木板一般按照板材实质名称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 2、夹板夹板,也称胶合板、行内俗称细芯板。 由三层或多层一毫米厚的单板或薄板胶贴热压制而成。 是目前手工制作家具最为常用的材料。 夹板一般分为3厘板、5厘板、9厘板、12厘板四种规格(1厘即为1mm)。 3、装饰面板 装饰面板,俗称面板。 是将实木板精密刨切成厚度为0.2mm左右的微薄木皮,以夹板为基材,经过胶粘工艺制做而成的具有单面装饰作用的装饰板材。 它是夹板存在的特殊方式,厚度为3厘。 装饰面板是目前有别于混油做法的一种高级装修材料。 4、细木工板细木工板,行内俗称大芯板。 大芯板是由两片单板中间粘压拼接木板而成。 大芯板的价格比细芯板要便宜,其竖向(以芯材走向区分)抗弯压强度差,但横向抗弯压强度较高。 5、刨花板刨花板是用木材碎料为主要原料,再渗加胶水,添加剂经压制而成的薄型板材。 按压制方法可分为挤压刨花板、平压刨花板二类。 此类板材主要优点是价格极其便宜。 其缺点也很明显:强度极差。 一般不适宜制作较大型或者有力学要求的家私。 6、密度板密度板,也称纤维板。 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材,按其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板、中密度板、低密度板。 密度板由于质软耐冲击,也容易再加工。 在国外,密度板是制作家私的一种良好材料,但由于国家关于高度板的标准比国际的标准低数倍,所以,密度板在我国的使用质量还有待提高。 7、 防火板防火板是采用硅质材料或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与一定比例的纤维材料、轻质骨料、黏合剂和化学添加剂混合,经蒸压技术制成的装饰板材。 是目前越来越多使用的一种新型材料,其使用不仅仅是因为防火的因素。 防火板的施工对于粘贴胶水的要求比较高,质量较好的防火板价格比装饰面板也要贵。 防火板的厚度一般为0.8mm、1mm和1.2mm。 8、三聚氰胺板三聚氰胺板,全称是三聚氰胺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 是将带有不同颜色或纹理的纸放入三聚氰胺树脂胶粘剂中浸泡,然后干燥到一定固化程度,将其铺装在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或硬质纤维板表面,经热压而成的装饰板。 三聚氰胺板是一种墙面装饰材料。 目前有人用三聚氰胺板假冒复合地板用于地面装饰,这是不合适的。 三。 板材的选用 先看环保不环保根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直接用于室内的建材的甲醛释放量一定要小于或等于每升1.5毫克,如果甲醛释放量小于或等于每升5毫克,则必须经过饰面处理后才能用于室内,甲醛释放量超出每升5毫克即为不合标准。 把不合格的木材带回家就像给新家里添了一台毒气发生机,买建材一定要先看环保不环保。 1,细木工板《大芯板》:防潮效果好,不能直接刷漆细木工板的中间是以天然木条粘合而成的芯,两面粘上很薄的木皮,顾名思义大芯板,是装修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 可以做家具和包木门及门套、暖气罩、窗帘盒等,其防水防潮性能优于刨花板和中密度板。 在挑选时看它的内部木材,不宜过碎,木材之间缝隙在3mm左右的细木工板为宜。 由于表面露出的木纹不美观,很少直接刷漆,通常要贴饰面三合板。 用大芯板制作的家具等木器要经过用胶粘板和刷漆两道工序,造价要高一些。 大芯板按厚度分为3、5、9、15、18厘板,大家可以根据承受的压力和强度选用,越厚价格越高。 许多消费者选择大芯板,一看重量,二看价格。 其实越重的大芯板,其质量越不好。 因为重量越大,越表明这种板材使用了杂木。 这种用杂木拼成的大芯板,根本钉不进钉子,所 以无法使用。 另外,价格很低的大芯板,其质量肯定会很差。 不是缝隙大,就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木料。 所以您在选择时,最好选择100元左右一张的大芯板。 这个价格的大芯板,其质量比较稳定。 市场出售的价格在50—55元一张的大芯板,根本无法使用。 挑选大芯板一是看外表:大芯板的一面必须是一整张木板,另一面只允许有一道拼缝。 另外,大芯板的表面必须干燥、光净。 另外,您在选择大芯板时,一定要锯开一角,检查里面的质量。 里面拼接的小木条,其 缝隙不能超过5毫米,不能使用带有树皮、蛀孔和死结的木材。 质量较好的大芯板,其中的小木条之间,都有锯齿形的榫口相衔接。 在使用中,大芯板只能顺长的一边“顺开”,不能横着锯开使用。 另外,大芯板不能当 面板使用,要在外面再贴一层三合板当做面板,否则会出现油漆起泡等问题。 2 集成材,不易变形这是一种新兴的实木材料,采用优质进口大径原木,精深加工而成像手指一样交错拼接的木板。 由于工艺不同,这种板的环保性能优越,是大芯板允许含甲醛量的1/8,价格每张200元左右,比高档大芯板略贵一点。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由美国云杉等实木制作的板材可以直接上色、刷漆,要比大芯板省去一道工序,最后算下来施工的费用可能持平。 3,中密度板比刨花板握钉力差刨花板是天然木材粉碎成颗粒状后,经压制成板,是目前橱柜的主要材料。 中密度板是用粉末状木屑经压制后成型,平整度较好,但耐潮性较差。 相比之下,密度板的握钉力较刨花板差,螺钉旋紧后如果发生松动,由于密度板的强度不高,很难再固定,因此很少用于做柜体。 4,饰面三夹板省事又便宜多层板,又叫三夹板和三合板,层数不同叫法不同。 根据厚度3-9厘米,也可以叫3-9厘板。 它的优劣主要看原料,柳安芯每张1.2m??.4m的板价格在10-20元。 而桃花芯和杨木的就要便宜些。 现在家装中使用的主要是饰面三夹板,即在工厂中已经将非常薄的实木饰面贴在三夹板上。 饰面三夹板使用方便,价格也比自己买饰面板让施工队贴来得便宜。 5,三聚氰胺双贴板,不怕水火这种板两面都亮晶晶的,非常硬,不怕水和火,主要用在家具和橱柜上。 价格比较贵,1.2m??.4m规格的板每张80元至140元不等。 6,饰面板,制造和实木一样的效果饰面板是用木纹明显的高档木材旋切的木皮,非常的薄,最薄的只有0.3mm,厚的也不过2-3mm。 常见木皮的色彩从浅到深,有樱桃木、枫木、白榉、红榉、水曲柳、白橡、红橡、柚木、花梨木、胡桃木、白影木、红影木等数十个品种,价格不菲。 大面积使用,最好直接买饰面三夹板。 如果为达到独特效果,将饰面板用在局部单独使用,则需要较高的工艺。 买含水率达标、经过处理的木材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北京地区年平均含水率为11.4%),木材会干燥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 木材发生开裂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过高或过低。 合格的木材需要经过工厂的高温蒸煮和干燥程序,最后达到当地的含水率水平。 因此,木料的含水率尤为重要。 专家提醒:别图便宜专家告诉我们:千万别图便宜,很低价出售的材料通常都是粗制滥造和甲醛严重超标的材料。 最好到正规的市场购买,这里的进货渠道比较有保障。 买有品牌的材料。 由于木料是家庭装修中的主材,购买数量较多,在购买时要谨慎,最好带着有经验的人或专业采买人士前往。 也可以委托装饰公司购买,一是他们有质量稳定的供货单位,价格可能会低一些,二是一旦质量出现问题,责任明确,问题好解决。
标签: 木箱子 用木头制成的朴素而坚固的容器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